问:学生作文经常详略不当。如写游玩某个地方,用了很大篇幅写起床、刷牙、等车、坐车等事情,而对“玩的过程”只有简短几句,或者篇幅很长,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在中后等生那里几乎肯定会出现。问题里有两种情况,需要分别解释:
(1)“用了很大篇幅写起床、刷牙、等车、坐车等事情,而对‘玩的过程’只有简短几句”,那是学生要解决作文的温饱问题——字数问题。学生怕达不到老师规定的字数要求,只好从“遥远的地方”——起床、刷牙、坐车——写起,还没有进入“游玩”呢,作文写了200多字了,学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次总算不再被老师批评“怎么才写了个250!”,提着的那口气松了,后面写了150字,加上结尾,字数达标,大功告成。这些孩子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写作业。作业的显性指标是字数。从“遥远的地方”写起,确保字数达标,这是他们长期跟老师、跟作文的斗争中悟出来的道理。 (2)“篇幅很长,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学生首先要肯定,愿意一个字一个字写上六七百字、七八百字就要表扬,就要鼓劲。不信,你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抄一篇800字的课文,一半的人会不耐烦。“浓缩的就是精华”,这些同学只要再学一个本领——删,就可以了。“浓缩”的前提是要“胖”,胖子锻炼了,瘦下来了,肌肉就出来了。瘦子要想练肌肉,先要增肥,增肥后练掉肥肉才会有大块的肌肉。700字的作文,删掉两三百字无关紧要的,精华出来了。删两三百字比增两三百字,学生轻松得多,老师也轻松得多。 综上所述,提问中的两个问题差异看起来差不多,实则差异很大。前面那个问题比后面那个要严重得多。接下来主要谈前面的那个问题,前面那个问题谈清楚了,后面那个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学生作文不分详略,事情一股脑儿地写下来,主要有两点原因: (1)学生错误地以为作文就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只要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都可以写下来。这一点应该跟老师的教学有关。作文和生活的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文的确来源于生活,然而作文不等于生活。就像齐白石笔下的小猫、小狗、小虾,的确来源于生活中的小猫、小狗、小虾,然而画出来的小猫、小狗、小虾绝不等于生活中的小猫、小狗、小虾了。那些小猫、小狗、小虾已经是“齐白石化”了的小猫、小狗、小虾,已经融入了齐白石个人的情感、审美的小猫、小狗、小虾。“融入了齐白石个人的情感、审美”那才是本质,生活中的小猫、小狗、小虾不是。作文呢,经历过的那些事情写到作文里,本质不是客观发生的事情,而是融入了作者的喜怒哀乐,那个“喜怒哀乐”才是作文的本质。写作文要紧紧抓住“喜怒哀乐”——这个情感的中心(所写的事情是为了表达作者的看法,那么紧紧抓住的是那个“看法”),而不是事情的来龙去脉。作文不是简单地写事情,而是“带着中心”去“写事情”。 (2)语文老师错误地以为作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写具体、教学生点明中心、教学生开头和结尾、教学生前后呼应,不知道或者不重视写之前的重要能力——选材能力和剪裁能力,这个能力有一部分同学会无师自通,更多的学生却是要老师教的,然而很少有老师专门的讲解和训练。选材能力的训练,大家可以参见《“每日素材”和日记有什么不同》一文。这里主要谈“剪裁”。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好比一张完整的红纸;写成的作文好比是一幅剪纸作品,小狗的剪纸作品,小猫的剪纸作品。“完整的红纸”怎么变成“剪纸作品”的呢?“裁剪”,“裁剪”掉没有用的那一部分,“剪裁”得越细致越好,哪怕是多余的一点点红纸,都要抠掉。面面俱到什么都写的同学就是闹了个笑话——“红纸”等于“剪纸”。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写成的一篇作文,好比一张红纸剪成的小狗、小猫。剪纸,根据小狗的样子、小猫的样子“裁剪”掉没有用的那一部分;作文呢,要根据“原因一”里提到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或者是“看法”来剪裁,跟自己的情感、看法有关的,多写,大写特写;无关的,少写或者不写。 那怎么才能做到呢?列提纲是一个好办法。一要列出自己的“情感”或“看法”,即作文的中心;二要列出跟中心有关的要大写特写的部分。怎么让学生饶有趣味地 “列提纲”呢?老酒还得装新瓶。我常用的法子是画画,画“长气球的落花生”。落花生的左边写上那件事的名称,落花生的右边写上要表达的情感或看法。落花生上长出几个气球,哪个气球大、哪个气球小,根据“中心”来定。有的老师让学生画一头可爱的小猪,有的老师让学生画一条可爱的小鱼,鱼和猪的不同部位表示不同的详略。总之,用活泼的形式装下老生常谈的“列提纲”。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画落花生”“画猪画鱼”做不来,还有一个办法,放手让学生写,让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就让学生“用了很大篇幅写起床、刷牙、等车、坐车等事情,而对‘玩的过程’只有简短几句”,出现了这样的作文,不用灰心丧气,不用火气三冒,这些问题刚好可以用来“剪裁”训练。来自同伴的作文,来自同伴的问题,学生听起来认真,改起来带劲,学起来顺手。一次又一次的来自学生作文的“剪裁”实战,渐渐明白这些是要删掉的,明白删掉的可以留着,以后再写一篇作文、两篇作文呢。问题作文讲好了,改好了,读一两篇“剪裁”得好的同伴作文,那就更完美了,那两个无意中学会“剪裁”的同学,得到老师的表扬、同伴的羡慕,下次作文一定更用心,而其他同学有了活生生的作文榜样后,也会有了奋起的动力。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