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情缘

2019-12-18 09:50 发布

牙克石市第七中学  9年级 / 高源 3887 0 0
内蒙古情缘
牙克石市第七中学九(6)班 高源

我听过梅雨潭边朱自清绿色的呼喊;我见过杭州西湖边上苏东坡的“淡妆浓抹”;我可以大漠孤烟,手持长剑,体会“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我也能江南船头,绘诗写意,领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泱泱华夏,江山如此多娇。

可这些,却都不曾令我魂牵梦绕,我最为钟意的,也只有这神州北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内蒙古,而在这壮美内蒙,使我难以忘怀的,也只有这草原上一颗耀眼明珠——呼伦贝尔。


蒙古包中话草原

来到呼伦贝尔,如不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就犹如主席词中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的意境。而到了这广阔无垠的草原,就一定要到蒙古包中坐一坐,才足以畅谈这草原的美景。
蒙古包被称作“移动的房子”,它可是这蒙古文化中不得不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茫茫草原,游牧是蒙古人的主要生活方式,可一旦人离开,房子又该怎么办呢?于是,这蒙古包便在勤劳智慧的蒙古人手中诞生,蒙古包拆卸方便,二三人即可搭成,连姜戎也曾在《狼图腾》一书中盛赞蒙古文化,盛赞蒙古包的温情、可贵。

奶茶哈达献真意

坐在这蒙古包中,如不被主人敬献哈达,如不亲口一尝女主人的奶茶,那的确会使这次旅行黯然无味。圣洁的哈达,醇香的奶茶可以洗去一路的旅途辛劳,让你身心俱舒。
马头琴声望天边

如果能在夕阳欲坠之时,听到悠扬的马头琴声,那可是再完美不过的了,白岩松曾说过蒙古音乐,骨子中是悲伤的,看着那一点点落下的夕阳,看着那漫天红霞,怕是“天上仙娥胭脂洒,染得天边晚霞红。”那不仅仅是悲伤,是对生灵的敬畏,对万物的敬畏,对长生天的敬畏。那悠扬的长调,那颤动的手指,那沉醉的心情,是马头琴声中的不变真情。是蒙古人心中的文化,是千百年来,草原之上的永恒曲调。无论是慷慨豪放的《万马奔腾》,还是绕梁三日的《朱色烈》,无论是激情昂扬的《牧马人》,还是悠扬动听的《朝霞》,都是这草原岁月的剪影,都是这马头琴声中的真情流露。

同是呼伦贝尔人的白岩松,也曾在《朗读者》这一节目中,提出自己回到呼伦贝尔,就如同充电一般,他也曾极力邀请董卿,来一次呼伦贝尔,到这里荡涤心灵,洗尽铅华,回归自然。

我也曾想,究竟为何,这呼伦草原有如此力量,让人卸下一身疲惫,毫无拘束,毫无紧张。是蒙古文化的热情大方?还是这人间美景给人的放松舒畅?我想,这个问题,需要我用余生时间慢慢体会,慢慢理解,慢慢参悟……在这蒙古盛景——呼伦贝尔,草软,花香,风柔,人美。

听,马头琴声如此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