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作文“抄”得棒极了

2019-11-26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2756 0 0

“老师,她的这篇作文是抄的!

“抄得棒极了!

 

看完这样的对话,家长们以及教育行业各路大军明显已经按捺不住了,准备立刻“提刀而上”,修正歪风邪气,树立教育正旗。各位且慢,容我从事情的开始说起。


从开学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三次习作。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写出来的作文质量果真是良莠不齐。好的洋洋洒洒能写一页多,基础较差的孩子写起作文来抓耳挠腮,最后也蹦不出几个字来。学生写作文水平差距如此之大,着实让我头疼。


在这个周的习作指导课上,我表扬了学生小七,而且在班里让她读了自己的作文。



      之所以选择她的作文在班里读,是因为这一次,我们上的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的习作《我来编童话》,小七的作文不仅句子通顺,没有明显的语病,还有很多好的比喻句、拟人句。最重要的是她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情节,比如说:故事里面有一块镜子,在那块镜子里,人会变成狗,狗会变成人。


      对于班上的孩子能写出这么有水平的作文,我真的是吃惊之外倍感高兴。


      当我让大家鼓掌祝贺小七同学时,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她的这篇作文是抄的!”我赶紧说:“真的么?老师这就看看。
 
      刚刚表扬完小七,如果她真的是抄的,那么我就是在现场打脸。如果不是,这件事也相当棘手,怎样正确引导学生看待这件事呢?


      告状的孩子赶紧把一本作文辅导书呈了上来。


      读完后发现,确实如学生所说,小七作文中的部分内容跟书中的一篇文章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小七的语言明显有趣多了,所以并不能说她是抄袭。


      于是,我对学生说:“抄得棒极了!”


       学生都惊呆了,严重怀疑自己听错了,平时反复强调不能抄作业的老师居然说抄得好?简直是天下奇闻。


      我继续说道:“古人说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如果她是原封不动地照搬,那么她就是抄袭,老师也会非常严厉地批评她。但是小七同学很聪明,她只是去模仿去借鉴了,然后加上了自己的想法,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作文。世界上所有的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听完我的解释后,学生似乎明白了,向小七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我看来,写作教学中,“抄”并不是一件坏事。


       读毕《何捷老师的全程写作教学法》第二辑中的“教学守常:模仿写”,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可以“抄”?

1



    “仿”的左边有个“人”,这是指作者,右边有“方”,这是写作文的一个“配方”,是从范文中“抽筋扒皮”取出来的写作方法、技巧。它们既融为一体,又保持自己的鲜明特征。


       模仿不是抄袭。模仿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就像拓碑临摹一样,需要在临摹中感悟,然后表达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比如,诗仙李白就很会“抄”。


      我们都知道《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简单到极致,以情取胜,是李白的代表作。


      如果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500年,就到了建安文学的黄金时代。三曹之一的曹丕正在构思他的大作,那也是个寒冷孤独的出差之夜,他也想家了: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注意看最后三句,我们跟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一下:一个是白露,一个是霜;一个俯视与仰看,一个举头与低头;最关键的,还都是明月光与思故乡。


      可是,这不能算抄,顶多算借鉴,算致敬,谁让李白比他写的更极致呢?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学会“抄”?

3



      既然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模仿,应当模仿,那么,在指导孩子进行模仿写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一)运用多种方式


      模仿写,就是照着例文写,但是例文的选择和呈现方式是可以多样的。


      名家经典、课文范例、教师下水文、同伴佳作以及反向例文,都可以成为模仿的对象,而且各有优势。


      直接选用名家经典为例文,借用经典中无可替代的典范为小孩写作示范引领。选为例文时确保完整,所选部分没有经过较大的删改,让孩子在原汁原味中品出真味。


      经校者、教者、学习者的不断磨合、改良,课本作为例文具有无可替代的规范性,是规范化表达的最佳范例。在此类例文中,最值得小孩借鉴的就是规范的选词、查句、结构,同时赏析课例中的明显的写作方法,形成规范化语言图式,养成规范化表达习惯。


      教师根据体验结合教学写出的下水文能“对症下药”,对学生的写作有极佳的指导作用。


      以同伴佳作为例文,借助“伙伴语言”,降低写作难度,提升写作趣味,实现协同发展。同时,作为佳作”被推选,这类例文的水平略高于同伴中的发展均值,在同伴中容易产生示范、引领、激发写作内驱力的效果。


      故意选用漏洞百出的语篇为侧文,揭供批判、反思、对比、修正,这是“反向介人”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


      当然,例文的呈现模式也很多,以传统阅读呈现,以声音呈现,以多媒体呈现,按需选择即可。


(二)灵活裁剪范文


      教学时供给小孩的例文必须经过教师的检验和筛选。


      有时候提供全篇确实能保证阅读的完整性,但更多时候局限于教学时间和教学需要,教师要为其做出选择,把最有用的部分单独罗列。


      作为例文之前,还可以再次修整,如同剪枝一般,因为这才使文真正成为有意义的教学“用件”。


      不同的阶段,需要的“用件”也不一样。

      1.基础阶段,模仿优美语段中的简单句式。比如比喻句、反问句、排比句、设问句等句式。

      2.上升阶段,模仿较为复杂的句式。比如整句、散句、长句、对句以及整散结合、长短结合的句式。

      3.拔高阶段,模仿构思立意,篇章布局优质的文章。比如其在题目、立意、开篇、主体、结构、结尾、语言等方面都有非常显著的优点。


(三)抓住一切时机


      作前介入。

      使用合适的例文进行作前介入,能够帮助孩子明确写作意图,激活写作思维,对即将写的语篇有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完成选材、审题、立意、构思等写作的必须环节。孩子通过对例文的解读,产生切实的体验,在写作实践中模仿运用,使例文成为教学的组成部分。


      写后介入。

      写作先行,例文在写后介入,是基于写作的学情不同来考虑的。孩子的写作水平不同,对即使是统一命题的写作也会存在极大的差异,写完再介入例文,能让孩子通过比对,找到各自的提升点,让教学目标得以精准落实。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非常注重让多读、多背名家的名篇,课本中也有不少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章。究其目的,实际上也是教学生去“抄”,把别人的东西“抄”在脑子里,而不是抄在纸上罢了。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机械的抄,到理解的“抄”,最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东西,就是学习写作的最佳路径。


      教会孩子怎么“抄”,鼓励孩子好好“抄”,真的比我们单纯讲解写作知识要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