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上,J老师出示一学生写的,“她长着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挺拔的鼻梁”,请学生猜是谁。学生当然猜不出来。J老师宣布了答案——小吴同学。 小吴同学起立,J老师当堂训练,抓小吴的外貌特征。 一女生:“她胖乎乎的,肚子圆滚滚的。” 一男生:“她胖胖的,大大的肚子像是里面装了两斤重的麻绳。” 话音刚落,有男生笑起来了,女生很尴尬。J老师打圆场道:“别忘记我们写的是女生,你的表述太没美感了。” J老师又请了手举得最高的男生答:“她胖胖的,大大的肚子,像是吹大了的气球。” 女主角的脸阴沉了,J老师立马纠正:“你太过夸张,不够真实!” 有不少老师在听课。学生只关注她的胖,还说出如此不好听的话。J老师很着急,幸好救命稻草来了: “她高大的身材,每次排座位,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我站在她身旁,好大的身高差啊!她长得胖嘟嘟的,每次遇见她,总让我希望能扑入她温暖的怀抱!” J老师长吁一口气,不然,该怎么收场啊? (二) 上完课,J老师不踏实,那两个男生的话,小吴同学的尴尬,挥之不去。 于是,J老师又去那个班级,表扬了那两位男生能抓住人物的身材特点,然后话锋一转—— (1)世界上人的身材特点高矮胖瘦并不是缺点。熊猫胖不胖?那它还是“国宝”呢!说人胖,也可以从写出她胖得可爱,不是要丑化人,写出美感来,才是写作真正的高手。 (2)写作不仅是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透过文字看出的是作者的人品、修养。课文《谈礼貌》已经告诉我们,粗俗的人说出来的话也不会是斯斯文文的。 J老师问那两个男生:“你当时的描述妥不妥当?” 两位男生直摇头。 J老师满意地走出了教室。
(三)
J老师的案例引起了我的兴趣。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那个女生的确胖乎乎的,四个同学都抓住了这个特点,然而两个男生不好听的话,导致课堂难堪。
J老师担心会给女生留下阴影,主动要了一节课去补救。
感动之余我也担心——
假设,那两个男生真觉得那女生的胖并不美,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违心说她的胖是一种美呢?
假设,那两个男生本不是斯斯文文的人,为什么就不可以“粗俗”地说呢?鲁智深可以说“嘴里淡出个鸟来”,班上的“小鲁智深”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课程标准说,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在“真话实话心里话”的前面加一个修饰的词——好听的。
也许,以后那两个男生的作文里再也不会写那个女生“大大的肚子像是里面装了两斤重的麻绳”,然而,你能保证他私下里就不说了?
他们只是学会了老师面前一套说词,老师背后一套说词罢了。
他们只是学会了你老师要的那一套“说假话”而已。
(四)
那么管大,如果是你,课上你会怎么处理?
我会请女生找来两个闺蜜,三个女生面对两个男生,是为了给女生壮胆。
我问女生:听了他的话,你觉得他帅吗?
女生一般会说不帅。
“觉得他的眼睛是那么明亮那么清澈还是那么一点点邪恶?”
女生一般都会选择后者。
我会告诉同学们,这就对了。
写人的外貌,是带着你的情绪的,你对对方有好感,写出来的胖也是美的;没有好感,瘦也是像一根没有生机的竹竿。你对对方有好感,那就是帅;没有好感,那个帅也是邪恶的。
所有的外貌,都是带着你的情感、你的情绪写的。
我会始终抓住作文的本质,而不轻易被“道德”所绑架。
而那个女生有了“报复”的机会,也就没什么愤愤不平了。
王尚文先生说过一个很“过头”也很“过瘾”的比喻,他说,写作文好比写书法。
你手上有王羲之写的两个字,一定价值连城。
你不会在意王羲之写的那两个字居然是“放屁”。
我用毛笔写了陶渊明的诗,你不会给我10块钱,因为我的字不好。
书法作品,主要看的不是你写了什么,而是你写得好不好。
王尚文先生说,作文类似。
我们当然反对作文里说低俗、恶劣的话。
但是据我30年的教书经验,儿童作文里至多有一些所谓的不阳光、不好听的话,如此而已。
(五)
J老师说,上课后,我对自己的处理不满意,才有后面的一出。
我笑着说,我对你后面的处理更不满意。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