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令我振奋的家常课

2019-11-20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2375 0 0

小沈老师和小王老师都才教了两年书。

两位年轻老师在小会堂给100位老师上了两节课。

小沈老师和小王老师用同一个班级,上同一篇课文。小沈老师第一课时,小王老师第二课时。

80分钟时间,小沈老师和小王老师完成了七项内容:

1.学生读课文读得滚瓜烂熟。

2.学生背出了要求背诵的第二、第三节,计330字。

3.学生当堂抄写了词语,默写了词语, 90%以上学生全对。

4.学生完成了课文后面的每一道习题。

5.学生完成了配套的《补充习题》(江苏省随教材免费配套)所有习题。

6.学生听读了课外阅读材料《春天的声音》,完成了一道理解题。

7.一半学生积累了两句课外的名言。

2

您的第一反应是三个字:不可能!

那我给你算一笔时间账——

读熟课文学生用了18分钟;背课文学生用了19分钟;抄写默写和所有习题,学生用了18分钟;听读并答题学生用了6分钟。

没错,课上学生读、背、写作业总计60分钟,每节课30分钟!

课上老师的“讲”只有20分钟,每节课10分钟!这还包括中间安排的脑袋写字、屁股写字小游戏。

学生张大了嘴巴读啊读,因为读得投入,老师会在他的课文上敲一个鲜红的大拇指章。

学生读完了一遍又读第二遍,因为读了两遍的同学也能得到老师敲的大拇指章。

学生全力以赴地背课文,因为隔壁的同桌在背、前面的淘气鬼在背,前后左右的每一个都在大声地背。

学生抄写词语很专注,因为抄写后就要默写,当堂默写全对的同学可以挥舞骄傲的双手,老师给他们拍照,传到爸爸妈妈的家长群里。

学生做练习题没有嘈杂声,平时讨厌作业的同学都在写啊写,因为每一个人都在写,有氛围呀。先做好的可以做“奖励题”,语文的奖励题多是背诵,下课前背出奖励题的,别提多光荣了,还能敲到大拇指章。

如此高效率的语文课,我听到了听课老师那句令人振奋的话:

“这样的课我学得会。”

3

多好的话啊,多么振奋人心的话啊。

上了公开课,我笑问:课上得好不好?

老师们笑着答“好”。

我笑问:学不学得会?

老师们笑着答“学不会”。

“学不会的东西怎么算好东西?”

一线老师去听课培训,不是去听相声看演唱会,不是去笑一笑、乐一乐完事。教育培训是来学本领的。

很多老师听了一辈子的课,依然三个字:学不会。

如此有效的课堂,听课老师居然说——

 “这样的课我学得会。”

4

那么多时间给学生读书、背书、写作业,老师是不是没事情干了?

不是。

学生干了学生该干的事情,老师干了老师该干的事情。

学生该干的是读、背、写。老师该干的是组织、管理、激励、示范。

小沈老师和小王老师一点也不闲着。

小沈老师说,第一遍课文要读正确,不认识的字可以问我,我是你们的活字典。学生读书,老师不时来到学生身边回答学生的提问,不时地给读书认真的同学敲大拇指章。

——这就是老师该干的活儿,组织、答疑、激励。

小沈老师说,第二遍读课文要读流利,什么是流利什么是不流利?请听老师读。小沈老师示范后,说,不流利的地方反复读几遍就流利了,发现自己读不流利的能反复读几遍的,老师给他敲大拇指章。已经读流利的,一遍读完了读第二遍,读两遍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大拇指章。学生读,小沈老师看到读得认真的,点个赞,看到符合盖章要求的,敲上大拇指。

——这就是老师该干的活儿,组织、示范、激励。

小沈老师说,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一”。小沈老师环顾全班,等所有人都拿起笔写了,她走到调皮蛋的身边,看着他们进入作业状态了,再去辅导后进生。优等生做好了,举手了,小沈老师说,做得快的同学可以读背奖励题了。小沈老师走到读背奖励题的同学那里,给他们敲上大拇指章。

——这就是老师该干的活儿,组织、管理、激励。

小沈和小王是组织者,组织大家读第一遍课文、读第二遍课文、读第三遍课文。

小沈和小王是管理者,哪个同学做得认真,哪个同学不太认真,她看得清清楚楚。

小沈和小王是激励者,她的大拇指和大拇指章,还有她手中的手机,都是激励的法宝。学生攒到三个大拇指,可以站起来挥舞自己的语文书,拍照合影发家长群。学生积攒到10个大拇指,可以到老师那里抽奖。

小沈和小王是示范者,读给同学听,背给学生听,写给学生看,对儿童来说,最形象有效的教学就是示范。你不用跟学生讲多少横平竖直,你只要说看老师写,你只要说跟着老师写,你只要说像老师一样写。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励。

学习从来都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和家长能做的只是组织、管理、激励、示范。

 “教师”要从原来的 “教”的角色,转变成为组织者、管理者、激励者、示范者。

如果还要有一点点的话,那就是点拨者。

年轻的小王老师、小沈老师正是这样做的。

多好啊,那么多基础性作业都在课上完成了。

多好啊,学生回家就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了。

可是,“教”惯了的你,一定会问:不讲,学生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