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佛系的老师,课堂大多是有些热闹和奔放的。不是说佛系老师的课上得热闹和奔放,而是说课上的学生表现得很非凡。 尤其是自律意识刚刚开始建立却尚未定型的十几岁孩子。少了约束,等同于还以虎皮遮羞的孙大圣,没经菩萨点化,也没戴上紧箍咒。那还不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一言不合就造反? 佛系老师的课堂,最有可能成为此类孩子“大闹”的“天宫”。当然,这里的大闹,也并非是上蹿下跳,胡搅蛮缠。但他们敢打断老师讲课,乱接话茬,以此来考验佛系老师的佛性;他们敢前后左右拜访邻舍,让邻舍们也无法安心听课;他们敢自顾自地玩耍,不听课,亦不做笔记,如一个旁听一样,只能熬完一节课;或者干脆携周公梦回前唐,哈喇子飞流直下而浑然不觉…… 佛系老师也管学生,但话语谦和,温柔有加,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只是可惜,雨过地皮根本就不湿,熊孩子当面好好好,是是是,转头,一脸得意的坏笑,然后,我行我素。 顽皮阶段的半大孩子,天不怕地不怕,正是铁猫也能拧下个耳朵来的闹腾年龄。佛系班主任在治理班级时,若徐徐如春风拂面,谦谦行佛性之举,那等着开学后过一个月再看吧—— 各种个性孩子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各种违纪频发,张扬而不羁;各种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常常是,班主任在教室和没在教室,旁人分不出来,经过教室,各种嘈杂;常常是,任课教师无法再继续上课,愤然推门去找班主任(找也不能解决问题),或是先停止讲课,给孩子们做思想工作,把课堂知识传授改上了班会课。 这些,都属无奈。班风不佳,一连串问题会接踵而至。甚至会出现,熊孩子们随意和班主任顶撞的现象。到这种地步,佛系班主任也会被气个趔趄。佛性班主任治班,离不开班规和四种力量。 绝大多数的班主任,尤其是做过历年班主任的老班主任,从来不敢佛性治班。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了管理规则和底线的班级,就如同没有红绿灯和交警的繁忙十字路口,大家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最终会堵在一起,乱成一锅粥,谁也别想通行。 所以,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会在开学之初,就制定好周密的班规,以纪律来约束这一群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小兽。先保证纪律和秩序,然后才能保证后续各种教学工作的开展;否则,一切免谈。这丝毫不夸张。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放到班级成长来说,大家都必须要遵守的纪律和规则,就是班级日后茁壮发展的先行军——“粮草”。老师的佛系多与性格相关,心宽,不想和小孩子过多较真。对孩子也多是温和与宽容,却不知,这恰恰让不自律的孩子“胆儿”越来越“肥”,最终导致无法无天,捣蛋调皮,自己不安心学习,也搅扰别人不得安宁。 所以,为了天下安宁,秩序井然。建议佛系班主任和老师,要想办法让自己的温和里添些力量,温和而不绵软;宽厚而不失刚性。柔而韧,是最佳管理方略。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班级的规矩,不能是一言堂。最好是建成初期,就要制定好班规。 我习惯在开学后不久,就借助班会制定班规。我会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需要,说说自己希望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学习、用餐和休息等。 比如,在宿舍。学生说,宿舍就是安静休息的场所,需要安静、卫生、条理、和谐。好了,准则有了:进入宿舍不喧哗,休息时间不能进出、说话等,保持安静;个人整理自己物品,同时做好宿舍值日工作;同学之间互相宽容,不能吵架;不能做危险动作;不能乱串宿舍;按时洗刷等等。 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认识一点:想拥有和享受优质的休息、学习、用餐和活动环境,就必须要人人遵守规则。美好,需要规则来维护——规则,就是一股看不见的力量。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班主任,我必须负责任地提醒大家,请一直保持冷静模式和清醒状态,因为——熊孩子的天下,充满了数不清的奇幻和未知,在和熊孩子共舞的时空里,从来不可能高枕无忧。 曾经有同事安慰暴怒的我:别和小崽子们真生气,他们毕竟是孩子,大人都免不了犯错,更何况是孩子们呢。 以后,再遇到急火攻心的事,我就默念:他们是孩子,他们是孩子,犯错正常,不犯错不正常…… 一下课,哗,一群围过来。见过视频里大鱼周围围着一群密匝匝小鱼的情景吗?就是那样,我往办公室走,这一群就会进贴着我游动。 我的办公桌前,经常是围一大群。谁都去抢语文课代表和班长的活儿,一个个鱼贯进入: 这样的场景,惹得其他任课老师,好不遮掩羡慕嫉妒心里不舒服啊! 我说,孩子们,一个月,我给你们尊重和信任。你犯错,我会提醒你怎么改错;我也会相信你的纠错能力,相信你会越来越好。 结果就是,孩子们和我亲近得没有了距离。没有了距离,就没有了敬畏。 温和而严格,缺一不可。底线的力量,就是保留一寸的距离,还有十分的敬畏。 一味的严厉,会拉大师生的距离。一个真正爱孩子的老师,眼光从来不会离开孩子。 调皮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关注,越是调皮越是渴望强烈——这个,班主任得懂得。 静默的小孩需要老师的关注,越是羞怯和沉默,越是需要老师帮孩子调节情绪——这个,班主任也得明白。 各方面有优秀的孩子也需要老师的关注,不骄不躁,谦和有礼,学品与人品齐飞——这一点,班主任要知晓。 个别有不良习惯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关注,潜移默化,于无声处来转化——这一点,班主任老师得牢记。 身体不舒服的小孩要留意,嘘寒问暖,及时联系家长就医,不延误病情——这个,班主任老师必须得清楚。 一眼扫过,正常的,异常的,过目即心中了然,这是班主任老师的本事,这样的本事,只有心中揣着孩子的老师才能炼就。 这是一种力量——对每个需要的孩子,用师爱去抱一抱,拉一把,推一下,举一举…… 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堂生动有趣的课,也会让他们忘了作乱,顾不上捣蛋。 这与老师的课堂内功有关。用心备好每节课,环节紧凑,话语幽默,知识点深入浅出,孩子们容易接受,课堂氛围活泼又不失严肃——这样的课堂,有无穷 的魅力,足以吸引每一个孩子。 也就是说,我们人人都可以做一个温柔的老师,但你的温柔必须要有力量。 既有温暖可柔情,又有规则和底线来约束,既有关爱来呵护,又有趣味来吸引。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