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主题 关于亲情 《爷爷泡的茶》 回忆童年《斗牛》《三年二班》 回忆故乡 《上海一九四三》《牡丹江》 状物赞美 《本草纲目》《青花瓷》《兰亭序》 回顾历史 《双刀》《乱舞春秋》 关于梦想 《蜗牛》 传统文化《双节棍》 等等,我们作文的主题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寻找。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 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 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 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 ——《上海一九四三》 这首歌词旨在回忆故乡、回忆老上海,作词人和作曲人都身在台湾,词中也写道:“在我没有回去的老家”,也许他们都试图表达与余光中《乡愁》相同的期许。 作者选择的“春联”和“米缸”两个意象,都极具生活气息,是开启回忆之门的最好钥匙,显而易见,表情达意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描写对象非常重要。 ——《七里香》 我曾经试着翻译过这段话: 雨滴滴答答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起来时,院子已是厚厚的落叶堆积,就像我对家乡的思念,记忆中的画面在脑海中一幕幕浮现…… 在写作中,学会借助景物描写来抒情,这样的开篇引人入胜。 天微凉,一路斜斜的夕阳, 街道上,景色被染黄。 画面很温暖,开心的模样, 那笑声如一串铃铛。 ——《秋冷了月光》 在写作中,用摹写的方法,调动眼耳鼻舌身意,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青花瓷》 在描写景物时,不仅要抓住所描写景物的典型特点,如:淡青的天色、朦胧的烟雨、袅袅的炊烟,三种景色刻画出江南小镇烟雨朦胧的独特美。还要擅长抓住多方面描写展现其特点,如动静结合:芭蕉、骤雨动静结合,门环与铜绿实则也是动景。 她的睫毛 弯的嘴角 无预警地对我笑 没有预兆出乎意料 她的睫毛 弯的嘴角 用眼神对我拍照 ...... 她粉嫩清秀的外表 像是多汁的水蜜桃谁都想咬 她嘴上亮丽的唇膏 有一股自信的骄傲我看得到 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要所有人都是“她长着一张瓜子脸,浓浓的眉毛下面是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高高鼻梁下,长着一张樱桃小嘴。”可以像方文山一样聚焦人物突出的特点,用上修辞手法如:她的睫毛 弯的嘴角 用眼神对我拍照;还要通过人物外貌描写突出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质特点。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烟花易冷》 在写作时,不要一味用长句,还可以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写作时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用词凝练,不写闲词闲句,力求每一个字都发挥作用,一句话信息量极大,包含无限深意。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 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 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 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 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 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 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 姥姥当年酿的豆瓣酱。 ——《上海一九四三》 在结尾,方法很多,张老师在这里简单举例。 方法一:用变换场景的手法,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脑海中有画面感,也就是景和情的结合。
学意象
学开头
学描写
学景物描写
学外貌描写
学会用短句
学会结尾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牡丹江》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不能说的秘密》
好啦,夜已深,天一亮又是满满一天的教研,暂且写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你最喜欢的方文山的歌词。就以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结尾吧!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