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学员在后台问我:
舟舟老师,我很想写作,但就是无从下笔;或者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总感觉写得不尽如人意,我该怎么办?
其实,很多人都会碰上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有灵感却写不出东西来?亦或是,为什么写出来的东西和想的不一样?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在写作之初也常常会遇到。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可以适当改善这种现象的。
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几个解决这种问题的小方法。
1
清楚自己要写什么,确定一个“粗又细”的主题
记得我第一次写短篇小说时,我的公司前辈说过一句话:
写东西的过程和树成长的过程是相似的:要想写出好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个主题,就像大树的树干一样撑起整个构架,这是文章成型的基础。
所以说,主题对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会发现,但凡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都有一个可以概括的主题。
比如说余华的《活着》讲的是主人公“福贵”,由一个嗜赌成性的地主少爷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贫民,之后幸运之神再不眷顾他,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苦难,但还是踉跄而坚定地活着。
这部作品的主题就是,无论生活是幸还是不幸,一个人依旧有活着的意志。
那么什么叫“粗又细”的主题呢?
也就是我们自己在选取主题时,不可能一下子就非常细化深入,但又忌讳太过浅显。
比如说,我们想写一个小说是关于爱情,这就是“粗”,那么是哪种爱情呢?求而不得的爱情,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悲剧,亦或是彼此爱着对方却从不奢求能白头偕老的豁达,这就是主题的“细”。
2
有了主题,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明确人物性格。
为什么不把构思行文构架放在确定人物性格之前呢?因为角色确定好了以后,是有自己的意识的,如果你安排好大纲,再往里面填人物,这样的人物缺乏感情和自主性。
所以,这一点其实是和主题一样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人物的经历就是体现主题的主要过程,上面提到的《活着》正是如此。
有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笔,除了明确主题,也可以从明确人物性格出发。
你想塑造地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一个饱经风霜历经苦难的悲惨女人,一个脑子有点问题但却感人至深的“傻子”形象,亦或者是一个风烛残年却童心未泯的老顽童……
总之,你的灵感源于什么,就从什么出发,主题或是人物,是相辅相成的。
3
构思一个大致的行文构架,控制字数
在确定了主题和人物以后,就要构思行文构架了,你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起承转合分别是怎样的?高潮、矛盾分别设置在哪里……
这些都要有一个大致的想法,不能想到哪里写哪里,否则你写个开头可能都要写到明年去,这也是不管写什么我们都要列提纲的理由。
一是防止整体写偏,二是控制篇幅。
要做到这两点,要求我们在列提纲时,知道时间线怎么安排,大致分好段落,也就是知道你要写哪几部分的内容,每一部分大致写什么,简写还是重点写,心里都要有个想法,实在有什么变动写的时候再改也不迟。
这里也可以参考小说课程中提到的故事公式:
定目标—定阻碍—交代主人公的努力—交代结局—设置意外—设置转折—交代结局
4
你的类型涉及哪些方面,你需要了解必要的知识
写作不可能脱离生活存在,总要有一定现实的依托。
比如说你以古代的某个时期为历史背景,就多多少少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史实,而不是胡编乱造。
这也是为什么严歌苓写小说前,总要去进行相关的生活体验,而且她写出来的小说总是很写实有画面感,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原因。
我们刚开始在进行写作时,自然不需要这么严格,但是也要加入一定的真实元素,让你的作品“接地气”,真实可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要想让你的作品真实让人信服,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写的内容从自己了解熟知的领域入手,或者仅仅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进行创作。(看过很多我们平台学员的文章,都是从自己的所知所感出发,但是写出来的文字反而很有厚重感,所以说个人的经历是一个很好的出发口。)
二是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查阅相关资料,获取相关的知识。(从感兴趣的东西入手,更容易坚定个人的信念,防止半途而废的现象出现。)
5
参考一下类似的文字或者影视作品,升华主题
对于已经有一定的想法和灵感的人,写着写着感觉偏了或者不是自己想写出来的文字,可以参考一些类似的作品,刺激自己的灵感和思路。
无论是国内外经典名著,还是老电影,都是很好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我在最后一点才提到这一点呢?
有的人写东西时,是没有自己的想法的;或者有一些想法,但很容易被看过的作品限制思维,导致在创作时只能模仿,却不能创新。
这就得不偿失了。
在利用这一方法时,先要知道自己想写什么,然后再参考其他人的作品时,从正面、侧面、反面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去刺激或者完善自己的想法,升华作品的主题。
之所以要升华主题,是因为有的人在定主题时,层次太过浅显,虽然简单但其实反而会影响整个作品的可操作性,让你有主题却没东西可写。
所以,主题还是需要一定的深度的,让你有东西可写可挖掘。
比如你的主题是一个饱受苦难的人艰难的一生,可能几句话也是可以写完的。但如果再加上一点,比如人性的复杂性,可挖掘的东西就会有很多。
他经历这么多思想上是怎样转变的——从不甘、失望、丧气到拥有一点希望、再失望;有一点顿悟、一定经历后大彻大悟;最后,无论苦难还是顺利,都能够坦然面对一切。
总之,对于写作时无从下笔的现象,不要退缩,一定要写出来,哪里觉得不满意再做修改,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文学大家写东西也会有瓶颈期、或者写到一半废掉的情况,但他们能坦然面对挫折,随时可以重新开始。
想要写出好的作品,就先不要害怕写得不好。
按照今天分享的5个方法定下基调,相信写起来会容易很多。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