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该怎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2019-09-22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6851 0 0

作文教学一般每星期两个课时。不少老师误解为,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学生写作文了,才用两节作文课。这是挤占了作文教学的课时。

一个单元,一般要两个星期的教学时间。其中就有四节作文课。前两节,一节是作前指导的,一节是当堂作文的(可以是打草稿式的);后两节,一节是作后讲评的,一节是作后修改和誊写的。学生的作文草稿,老师要在一个星期内批完,只有批完了才能作后讲评啊。一个星期内批完,老师讲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也有一定的印象,等过了十天半月再去讲评,一来往往也不讲评了,二来学生和自己的作文的甜蜜期也过了。


这个星期三的作文课上,学生写好了草稿,下个星期三的作文课上,老师就讲评谁写得好,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起来赶超。作文里还有什么共同的问题,揪出一个来,大家一起来修改,一起来练习。注意,只要揪出一个来,每次揪出一个来,解决一个小问题,一个学期下来,那就是看得见的进步。讲评好了,下一节作文课,学生修改、誊写。这样教,作文做到了“堂内清”,作文的活儿都在课上完成了,学生就不会怕得要死。学生怕作文,是到了家里,作文还阴魂不散。


学生的作文尽量不要带到家里去:

这个时代,随便哪里都能找到范文,学生照着那个作文改一改人物,改一改场景,改一改故事中的道具,学自行车的改为学轮滑,做番茄炒蛋的改为青椒炒蛋……养成了这样的作文依赖、作文习惯,学生从此就不会写作文了,因为他完全是当作“作业”来做的,而不是考虑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观点和看法。更可气的,一旦离开了这样的所谓的范文,他就不知道怎么写了。范文成了他的离不开的规章,范文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第二,作文带回家,学生写的时候没有氛围,没有紧迫感,作文往往放到最后,晚上熬到10点还没有完成,不只是学生怕作文,连家长都要怕作文——家长得陪着孩子啊。家长和学生在家里就会形成一个怕作文、埋怨作文的场。班级里当堂完成,大家你追我赶地写,学生有紧迫感。越是怕的东西越是要迎头赶上去。教师当堂写,实在不会的,写不出来的学生,老师还可以开小灶,可以单独辅导。


第三,修改、誊写也不要带到家里去。修改一旦放到了课后,除非你有本事激活学生主动修改的动力,离开了这个,大部分同学的修改,都是敷衍了事。誊写呢,可以做个实验,学生在课上的誊写和回家的誊写,字迹有什么不一样。结果一定不言而喻。学生在课上写,老师还可以隔几分钟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和写字质量,隔几分钟表扬一两个写字从头到现在都工整、整洁的。看起来是誊写了作文,还在练字。再有,认真誊写的人一定很安静,一定全神贯注。这个时候,作文里的一些差错就能发现,就能改过了,因此,誊写的过程就是又一次修改的过程。这些目的,回家做,一般是没有的。


很多老师觉得作文写不写都差不多,看不出什么效果。那是因为每次的作文都没有写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上去。就好比煮水,每次煮到六七十度,不煮了。过了一个单元,那六七十度的水全冷却了,又煮,煮到六七十度,又不煮了。每次都没有煮开、煮透,每次都无功而返。


关键问题,煮的时间不够。作文教学,首先要用足时间,然后才是用好时间。时间都没有用足,就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那不是没有道理,而是蛮横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