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丁忧”, 何为“丁”, 何为“忧”?

2019-09-17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11037 0 0

在很多的电视剧中,或者是一些历史典籍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丁忧这个词语。我们大都知道丁忧指的是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时回家守丧的代名词。可以说丁忧这个词语是是古代官场、还有公文上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


不过我们几乎都不知道丁忧这个词语是什么时候创立的,是由谁创立的。不过从历史典籍中我们可以发现丁忧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宋史·礼志》中:“咸平元年,诏任三司、馆阁职事者丁忧,并令持服。”

可是又有另外一个令人们非常好奇的问题,为什么居丧守制要被称为丁忧呢?到底什么是所谓的丁,什么又是所谓的忧呢?根据《尔雅·释诂》中的解释:“丁,当也。”也就是所谓的遭逢、或者是遇到的意思。


根据《尚书·说命上》中解释的:“忧,居丧也。”所以说,古代的“丁忧”,其实就是说遭逢居丧的意思。一般遇到这种事情时,人们会非常的难过,而中国人是讲究礼节的,所以他们会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规定“守制”。

不得不说古人对于文字的运用是炉火纯青的,他们对文字的运用似乎已经到达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界。而且他们对于孝道也是非常重视的,所以丁忧时非常的严格。一般来说,丁忧的期限是三年。


在这三年期间丁忧之人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而且还不能喝酒、不能洗澡、甚至也不剃头、不更衣,并且要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以此来表现自己对父母的孝道,不得不说,古人对于这方面真的有很高的要求。

而且丁忧作为一项中国的习俗,作为一种制度,作为一种文化,被人们继承传承了几千年的时间。在中国古代时期也一直都被使用,不过随着时代的慢慢发展。到了现代的社会,这种制度已经慢慢的不符合人们的要求了。


“丁忧”这种制度因为他的繁杂形式还有持久战,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如今飞速发展和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的生活了,所以丁忧在现在也基本上消失了。不过它确实存在于历史上,它作为一种文明符号,还作为一种道德的形式,也作为历史的一个见证永久的长远的存在于典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