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最能逼疯家长的陪娃作业”中,排名前三的是:
语文的作文 数学的计算 英语的背诵 连余华(著有小说《活着》《兄弟》)谈到中小学作文都说,我辅导孩子却经常还是拿低分,“后来他就觉得我特别不靠谱,再也不听我的了。”到底,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怎么做到下笔有如神的? 我的一个朋友,自己是语文老师。她的小孩,自从上小学以来,语文成绩就没有让人担心过,特别是作文,时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 小邵是比不上,我就向她讨教怎么教作文。 她回复我两个字:聊天。 每次聊了几十分钟,然后一两百字的作文花5分钟就能写好。 到小孩五六年级的时候,已经可以独立流畅的写出600字作文了。 可仅仅只是表面这么简单吗?教孩子写作这件事,她做对了什么,跟你分享以下三点: 1 心里有什么就写什么 例如: 我的梦想是变成世界首富,开花钱公司,请同学们都来花钱。 这是朋友的孩子,刚开始写的作文。 朋友当了五六年的高年级语文老师,开口闭口都是作文技巧,词汇积累。 可是孩子才刚上三年级,根本听不懂她说什么,反正撂下笔,一瘪嘴,说自己写不了。 朋友也恼了,上个星期去了游乐园,上上个星期在外婆家野了两天,怎么就写不了? 朋友说得越多,孩子越不想写。 后来眼看时间就这么耗着,作业写不了,和孩子的关系也僵持不下。 自己的前辈老教师,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即文为心声。 通俗的说,就是作文是人内心情绪的表达,写作文的第一步,先激发倾诉的冲动。 朋友一拍大腿:“好嘛,聊天不是话最多了!” 比如今天的作文题目是:《最喜欢的人》 朋友:你知道妈妈最喜欢的人是谁吗? 孩子:我 朋友:不,是爸爸。因为爸爸懂很多东西,喜欢看戏剧,又会写文章。而且对妈妈很好,每天做饭,出差会给我带礼物。你勒,你最喜欢谁? 孩子:那我也最喜欢爸爸了,因为爸爸给我买玩具,陪我玩游戏,做饭也很好吃。 ...... 每回这么一聊,作文就出来了。 2 不管写什么,讲清楚最重要 写作文,说到底还是写一件事,一个故事。 想要把一件事讲清楚,难勒。因为故事的核心,是逻辑。 小孩倾诉欲望现在有了,可是想说的太多,全写到本子上,就变成了流水账。 怎么才能让孩子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呢? 首先,只挑一件事情写。 流水账的问题在于,毫无目的只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下了这一天发生的事情。 这样的作文是没有感情的。有血有肉的作文应该是轻重结合。 比如和孩子聊到兴致勃勃的时候,不是让他写下全部的内容,而是在末了,多问一句:你觉得哪件事最开心。 其次,教会孩子,如何在这件事情中,加入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要素,是一个完整事件的框架,让作文不至于无首无尾。 当然,二三年级的孩子不会写作文很正常,很多人甚至到了初高中都写不好作文,更别说一些大人了。 所以,作文好不好,还是靠后天的引导。 日常生活中,多问一些有相关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去外婆家—因为外婆生日,去外婆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为什么? 正式写作文的时候,孩子还是写成流水账也没关系。你可以和他再一次回顾事情经过,揪出他忘记的细节,引导他去回想,然后写下印象最深的那一件事。 写作文这件事不怕孩子不会写,就怕家长老师不会教。 3 写详细点,再详细点 很多家长包括一些老师,对作文有种迷信,认为好的作文应该是优美又有文采的,其实这是错误的。 细节才是生命,文采只是锦上添花。 比如,汪曾祺描写一对夫妻清简生活: 大妈早起抖炉子、生火、坐水、出去买菜。老爷子扫地,擦拭柜台,端正盆花金鱼。 哪有什么华丽词藻,简简单单却很有生活气。 他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惟悠闲才能精细。不要着急。 所以与其为了让孩子背下生硬的好词好句,还不如陪他琢磨生活的细节。 写作文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你把今天发生什么写下来就好啊”的事情。考量的是一个小孩思考方式的逻辑性,倚靠的是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它给孩子带来的远超过写本身的意义。 聊天最后,朋友笑着和我说: 没有天生会写作的孩子,也没有天生会教作文的家长。专业的事情,还是要教给专业的人。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