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移民德国的杨格叔叔带我去他家里玩了一段时间。杨格叔叔移居德国多年,现在家住慕尼黑。为了表示好客,他把我请到了自家的郊外别墅,那是一座三层小楼,依山傍湖,美不胜收。
刚去的第一天晚上,杨格叔叔说准备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招待我。我很高兴,到了晚上,正准备去厨房帮忙做饭时,突然听到杨格叔叔和他的儿子巴拉克在争吵,并且吵得很凶,彼此之间的语言都非常尖刻,甚至巴拉克有占上风的苗头。
我徘徊在门口不敢进去,仔细听了一会儿,才发现他们争吵的原因竟然是晚餐吃益生菌酸奶是否会发胖。原来,巴拉克是个小胖子,杨格叔叔担心如此下去,过多的脂肪会威胁他的身体健康,于是,经常晚上给他限制食物,或搭配科学营养晚餐。然而,巴拉克正是长身体的时期,食量很大,高脂肪的东西,他当然不敢吃,但是只要不易发胖的食物,他都会据理力争,来填饱自己的大胃。
五六分钟已经过去了,等我回过神来,杨格叔叔和巴拉克的争吵结束了。我本以为,他们彼此肯定会进入各自的房间生闷气。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杨格叔叔最后对巴拉克说:“你今天表现得很不错,你不仅让我知道了益生菌酸奶的作用,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谢谢你,儿子,爸爸以后做事争取做得更加合理、科学。”此后,他们径自转身,各忙各的,动手准备晚餐。
杨格叔叔的这番话,让我很惊诧。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也和我的父亲因为跑步距离而产生分歧,结果就和父亲争辩了几句,谁知父亲竟然狠狠地甩了我一个巴掌,还说:“小小年纪,就敢如此顶嘴。今天不揍你一顿,给你点教训,你以后岂不是要无法无天了。”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和父母顶嘴,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几乎不敢有二话。
晚上睡觉前,我轻轻地走进了杨格叔叔的房间,疑惑地问道:“叔叔,你怎么能够容忍巴拉克这么跟你‘顶嘴’呢?要知道,孩子如此跟长辈争辩是被认为极不礼貌的一种表现,特别是像你和巴拉克刚才的争吵,是众多父母所不能容忍的。要是我敢跟我爸这么争吵的话,肯定是挨一顿揍。”
“我明白你的意思,在中国,衡量一个孩子听话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他是否会和家长争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顶嘴’。不过在德国,大家都认为孩子顶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说明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正在提高,也就是说他在长大。”杨格叔叔笑着对我说,“懂得争辩,是孩子走向成人的重要一步,所以,我们鼓励孩子与别人争辩,当然,这不是让他们学会胡搅蛮缠,而是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难道巴拉克跟你争辩,你不觉得烦吗?”我还是不太理解。
杨格叔叔则回答说:“不烦啊,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平等的,就像你和其他同龄的朋友辩解一样,这有什么呢?很多父母之所以认为孩子爱争辩是不礼貌的,原因就在于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是没有平等对待孩子,没有尊重孩子。再说,中国也有句古话:理越辩越明。如果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讲道理、尊重孩子、平等对待他的,他不仅没有理由记恨父母,反而会更加喜欢父母、尊重父母,不是吗?”
链接:
美国中学的辩论课
(王林虎)
在美国的中学里,辩论课作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贯穿了整个高中阶段。美国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强,即使从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也从不怯场。我想这与美国中学里开设辩论课不无关系,因为辩论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探究式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都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
辩题:看上去很大
作为一门课程,美国中学辩论课的题目由教师定好,并且在开学初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分组和做准备工作。以下是美国SchenectadyHighSchool的部分辩论课题目:
1.拿破仑:变化的代言人还是伪装的专制主义者?
2.斯大林:前苏联最伟大的领袖还是前苏联的噩梦?
3.英帝国主义:好还是不好?
4.第一次世界大战:技术还是帝国主义、同盟国和民族主义?
5.“一战”和“二战”:孤立主义大行其道。
6.广岛和长崎:美国的原子弹投得对还是不对:
7.媒介造成了恐怖主义。
教师的责任:规范课堂辩论
第一次组织学生辩论课时,美国的中学教师要将辩论的方法及模式告诉给学生,并进行认真细致地组织和指导。教师要着力让学生懂得:礼貌、平静和严肃的着装是贯穿于辩论课始终的。双方学生事先都有必要在一起进行磨合和练习,而且做到了解对方的观点要胜过了解自己的观点,参与并准备好应对对方的“攻击”。所以合理选择材料以便于辩论过程中作参考显得非常重要。在辩论中,学生要解释所有较为陌生的术语,陈述观点时要清晰简要,充满力量。
模式:强调听众的参与
在美国中学里,辩论课不仅是辩论双方的事情,而且非常强调在场全体学生的参与。在60分钟的辩论过程中,有15分钟是留给现场每一位学生听众的,他们有权利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在辩论开始前,教师会将一张表发给在场的每位学生听众,由他们独立填写。辩论结束后,教师将表格收回,以此作为对学生听众的评分依据。
启发:怎样组织我们的辩论课
美国中学的辩论课旨在培养学生提前思考和计划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组织和安排相关材料的最佳使用,以支配或者动摇对方观点为目的;学生们积极参与,结合社会常识及课本知识来取得最佳辩论效果;在辩论过程中逐步培养决断能力和协调合作的精神。
现在,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多年,二期课改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以及“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却有待于我们去不断探索。我们的学校可以利用中午自修、课外活动以及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课堂辩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结合课本内容、相关学科知识、现实生活以及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选择一些热点话题,比如学习方法、人格问题、公民形象、城市形象、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环保和污染、发展和建设、汽车进入家庭的利弊、电脑游戏的功过、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法制问题、社会问题等。
在准备阶段,学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上网查资料、借助报纸杂志或通过图书馆来获取信息,也可向教师、家长、科研人员和政府官员请教,还可通过参观考察来获取资料。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启发和指导。学生的辩论课不必分出对错,可以没有结论,但必须观点鲜明,立意积极向上。
对于学生的辩论课,教师要有学期计划和安排,学校要检查和考核。学生要有书面辩论材料,教师要有课后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要记一定的学分。这样可以让学生尽早了解社会,接触现实,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和能力并重、均衡发展的人。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