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嗨,小东!你的读后感写完了吗? 小东:没呢,两节课,两行字,说起来都是泪啊……
像这样的场景,同学们在生活中没少遇到吧?很多同学喜欢阅读,却不一定喜欢写读后感。有时候,不只是不喜欢,甚至是“一个头,两个大”……怎么办呢?一本好书在手,却搜肠刮肚不知道如何表达的你,一定很抓狂吧?
别着急,泡泡老师有办法。
首先,让我们先来和读后感见个面吧。
读后感,顾名思义,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中,读是前提,感受是表达的重点。很多同学不会写读后感,其实说白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一篇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是这样出炉的:
1.文章不厌百回读。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什么呢?也许你会说,肯定是写感受最重要。这种说法,对,却也不尽然。
很多同学并不重视写之前的读,殊不知“感”是由“读”引发的,没有深入地读,感又从何而来呢?读是感的基础和前提,感是读的延伸或者结果。你之所以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感”从何来,是因为读的次数和深度不够。一本好书如同一座宝库,不深入进去,是不可能知道宝藏的秘密的。
“浏览”或“粗读”都不足以支撑“读后感”的写作。只有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有思考地读,才是最有价值的读书方式,也是最能获得读书感受的阅读方式。
写好读后感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把阅读引向深入。没有思考的阅读,是不完整的,也是造成阅读“无功而返”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思考哪些问题最能接近作者表达的初衷呢?泡泡老师为你列出了以下问题清单:
(1)了解故事大意:弄清故事发生的主要情节,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领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找到自己的感点:发挥想象,把自己和书中的人物绑定在一起,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找到最令你感动的一个点。
这个点,可能是人物的一句话,也可能是某一个章节,或是某一个场景。一旦找到这个点,不要放过它,从这个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无限延展,找到自己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素材。
也许有时候你会感觉自己的“感点”比较多,一时之间思绪比较混乱,不要紧,我们还要学会梳理自己的“感点”,给“感点”排排队,找到自己感受最深刻的那个“点”:
(1)这本书告诉我们哪些深刻的道理?
(2)从书中的内容出发,引发了你哪些思考与联想?
(3)受书中人物的影响,你做出的决定或树立的理想……
你瞧,这些感受的触发点无一不是指向阅读中的自己。读书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思考,有感受的时候随手做个批注,读完以后,很容易就能梳理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了。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你与书,与书中的人物会产生某种奇妙的关联,而书中的人物又引起你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这就是属于你的独特感受。
2.写读后感的N种表达方式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读后感大概都是这样的——
题目:读《×××》有感;《×××》读后感。也有喜欢加个副标题的,比如: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正文,一般都是用这个模板来写的:原文简介+感想。
的确,小学生常规的读后感大体上都是这样来写的。但是这样僵化的模式,除了会引发同学们一提起读后感就头疼的病症外,还会令很多同学陷入一个写作的误区,那就是简介原文、叙述原文的内容过多,感受过少,以至于变相地把故事复述了一遍,失去了读后感本来的面目。
显然,读后感中的叙述与一般记述文中叙述是不一样的。那么,读后感中的“叙述”有什么讲究呢?泡泡老师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就是:简单明了。
读后感是由读产生的感受,那么在表达感受的同时,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叙述那些引起“感”的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也就是说,读后感的“感”中少不了“叙”的部分。但是这里的叙述又不同于记叙文中的“叙”。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力求感人,而读后感中的“叙”却只要能说明道理就足够了。所以,叙述简单明了,才是最符合读后感气质的“标志性”要求。
以上就是读后感常规的表达方式。那么,除此之外,读后感真的就没有别的方式了吗?泡泡老师想告诉你的是,读后感其实有N种表达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1)编写人物档案,你可以这样:
《×××》人物档案 | |
提取人物信息 | 包括姓名、年龄、爱好、性格特点等基本信息。 |
梳理典型事件 | 概括人物做过或经历过且影响深远的几件事。 |
多元评价人物 | 从不同角度说说你对人物的看法,提取人物的精神品质和闪光点。 |
(2)喜欢用图说话的你,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达你的阅读感受:
绘制人物关系图,梳理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你对书中形形色色人物的看法;
绘制思维导图,以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描绘人物的成长足迹。
(3)喜欢推理、判断的你,可以设置话题,和同学展开讨论:
你喜欢书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你最感兴趣或者最受感动的是书中的哪个场景?引发了你哪些不一样的思考?
与书中的人物相比,我们最需要向他学习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
(4)如果这些你都不喜欢,还可以尝试着做这些:
将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改编成一个剧本,邀请小伙伴们一起来表演;
不满故事结尾的你,也可以重新写一段续集,改变人物的命运,赋予书中人物你想要的结局;
模仿作者的语言风格,编写一段故事的番外篇,让故事沿着你的思路发展。
你瞧,这么多的方式,一定会有你喜欢的吧?明白了这些,读后感是不是就不那么无聊了呢?
最后,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写读后感的几点注意事项吧:
①要以“感受”为主,杜绝大面积摘抄或者是简单的复述;
②感受要真实,要有真情实感,避免写成“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感受要独特,有新意的见解才能吸引别人读下去。
怎么样?读到这里,泡泡老师是不是刷新了你对读后感的认识了呢?那就一起来试试吧,让我们与书为友,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