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性文体阅读技巧,这些你都掌握了吗?

2019-07-01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4637 0 0

一、以抒情散文为例: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抒情散文在内容上往往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在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常考题型

1、结合语境,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

3、体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作用。

4、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概括。如:概括文章所赞美的对象的品质特点,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赞美的对象的。

5、理清文章思路。抒情散文往往有一条线索,可能是事或物为线索,也可能是以感情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线索,就会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6、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如何认识文章的主题;对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的理解,试题中常以问为什么的形式出现。

7、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抒情散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往往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当然,有的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在不断变化,要注意体会。

8、有的抒情散文,景物描写是很重要的内容,要求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

9、从内容、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来赏析文章。

10、谈谈从文章中获得的感悟、启示等。

三、答题要点

1、简要概括题:

就是从文章中筛选信息,对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答题规则:寻找中心句,关键句。

对于语段中特定词语或者短语的指代什么内容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上下文中揣摩答案。

2 、品味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特色讲解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赵丽宏

①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②你的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竟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看上去透明的、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竞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③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起来。

④假如下一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你呢?

⑤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一阵好想。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么样呢?我默默地凝视着书桌上那几株腊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我。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它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⑥好,让我试着来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

⑦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属中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能么?

⑧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清醒着,应该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⑨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能么?

⑩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的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然而灾祸常常因此而来。为了在万物肃杀时你的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的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的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么?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又一声由衷的赞叹。如果人们告诉你: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是不是同意呢?

⑪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你能么?

⑫请记住,在你的一生中,只有结蕾开花的那些日子你才被世界注目。即便是花儿盛开之时,你也是孤零零的,没有别的什么花卉愿意和你一起开放,甚至没有一簇绿叶陪伴你。好花须得绿叶扶,这样的格言与你毫不相干。当冰雪消融,当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世界,当万紫千红的花朵被水灵灵的绿叶扶衬着竞相开放,你的花儿早已谢落殆尽。这时候,人们便忘记了你,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的。

⑬假如你问我:那么,你们何必要开花呢?

⑭我要这样回答你: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这一切,人们未必理解。你呢?

⑮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

⑯哦,我的南方的朋友,我把腊梅向我透露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当你在和煦的暖风里读着它们,不知道你还会不会以留恋的心情,想起我书桌上那几株腊梅。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

1.本文第①段,作者运用倒装句式的好处是什么?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⑦~⑫段中作者翻译腊梅的语言,请概括成为腊梅应具备的高尚情操。

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二人称“你”在文中具有实指人称与虚拟人称的双重涵义,请结合文段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含蓄、隽永,请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和第⑧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读第⑬⑭段,对腊梅所讲的开花原因,结合下面两首咏梅的词作,谈谈你对⑭画线句的理解。

链接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链接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用倒装句,传递出的情感色彩强烈这样把作者终于发现来自温暖湿润的南方因而很少见到耐寒植物的友人也同自己一样“喜欢那几株腊梅”的惊喜、欣慰之情描述了出来。假如这里不用倒装句,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效果。

2、【答案】示例:凌霜傲雪的坚忍和顽强;默默奉献的寂寞和牺牲;大义凛然的风骨和气节。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腊梅具备的精神和品质从文中“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你必须忍受寂寞”概括。

3、【答案】示例:第①-⑤自然段和末段中的“你”,是指那位南方友人;第⑥自然段到末段之前,作者借腊梅之口所说的“你”就不仅仅指南方友人了,而应当包括所有“想做一株腊梅”的人们,也包括读者在内。

4、【答案】(1)答案示例作者用诗一般的优美语言,深情地描绘了寒冬腊月、万木萧疏的季节里,唯有那美丽高洁、暗香浮动的腊梅,默默地传递着“春的气息”,带给人们以欣喜和生机。

(2)答案示例:抒发了对不畏严寒、幽幽报春的“淡黄色小花”的敬意和感慨,而且形象地道出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哲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题注意结合修辞方法和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来赏析。

5、【答案】答案示例:腊梅具有形的高雅、香的清幽,而最美的是它的高洁、乐观的风骨。本文作者是借腊梅赞美一种人格,表达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就意味着你必须付出和奉献,而并非索取和回报;意味着你的“生命意义”将在“人们未必理解”之中得到呈现和展示。(意思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