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你得学会“拍照片”,就是把一件事分成几个画面拍下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起来。例如:在一场拔河比赛中,有比赛前同学们的紧张准备,有比赛中伙伴们卯足了劲儿拔河的情景以及同伴们在旁加油鼓劲的场面:看,队员们“拉”、“拽”、“扯”、“蹬”使尽全力;听,同学们“高声呐喊”、“欢呼助威”此起彼伏;瞧,小丁“脸通红”,明明“眉紧皱”,胖胖早已“汗流浃背”;也有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或兴奋或沮丧的余韵…… 善于观察的你一定发现,把过程写具体的“四大法宝”——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只要恰当地运用这“四大法宝”,事情的过程一定会很生动、很具体、很形象。 |
|
| 除了上面讲到的写作 “四大法宝”——描写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之外,写作还有个小秘诀,那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所谓“细节”就是那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小丁丁跑完步后,额头上沁出的层层密汗;王老师称赞我时,翘起了大拇指;马小跳立定跳远前,举起了双臂,弓下了背……你一定还注意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细节,那么当我们在描写事情的过程时,也可以关注一个个细小的动作,让它们分成一个个慢镜头,然后用你笔把这些动作描“画”下来,相信你的文章一定能“妙笔生花”的。 |
|
写给家长的话:
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动作的描写是必不可少。除了较为显性的肢体动作以外,在事情发展过程中还隐藏着不少值得描写和刻画的细节动作,而这也往往是孩子容易忽略的地方。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分解画面”,将一个过程分解出几个慢镜头,逐一地描绘具体动作,提高孩子对细节动作的意识。在指导孩子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孩子对于不经意间的肢体语言的描写与刻画,使文章更加“动感十足”。
| “小豆丁拿着‘全家福’得意洋洋地介绍着自己的家人,照片中的三口之家坐在台阶上,爸爸的脸通红,双眼眯成了细缝,一旁的妈咪抿着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甜美的小酒窝,而他自己则眯着左眼,撇着小嘴,扮鬼脸呢。是不是很有趣?”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当人们在做一件事情,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脸部表情,其实这就是“人物的神态”,这动作和神态常常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当我们在具体描写人物动作时,也可以加上一些小表情,开心时眼睛笑成一条缝;伤心时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止不住地滴落;生气时瞪大了眼睛,皱紧了眉头,心急如焚……这些好词佳句,你一定已经积累不少了。 |
|
| “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白毛衫,三瓣嘴儿胆子小,青菜萝卜吃个饱。”嘿,你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了吗?对!答案就是可爱的小白兔。聪明的你是否也是根据描述中那些独一无二的特点,联想到了小白兔的。 每个事物都有特别之处。当我们要尝试用纸、笔将它们记录下来的时候,就一定得用自己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事物的特点,比如:小燕子那剪刀似的尾巴、国宝熊猫黑白相间胖乎乎的身子、长颈鹿那细长的脖颈、桂花特有的扑鼻芳香、夏日托起荷花的硕大荷叶……只要找准了事物的特点,围绕特点,细致地描写,那么“物”定会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
|
| “美好的午后,小豆丁抬头望着天,晴空万里,蔚蓝的天上白云朵朵,一会儿来了只胖嘟嘟的小白猫,一会儿出现了一匹矫健的小马驹,一眨眼的功夫,一只威武的狮子正威武地蹲着……还有,一团团小豆丁最爱吃的棉花糖。” 富有想象力的你是不是也觉得很有趣呀,其实,小白猫、小马驹、棉花糖都是小豆丁望着白云后在脑海中的联想。 其实在日常的写作中,我们已经接触或者运用过联想了。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天空中下去了银丝般的细雨。聪明的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对呀!比喻句就是一种联想,把看到事物和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你说对不对?在你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用联想来“锦上添花”。 |
|
| 动笔之前先想一想文章的中心非常重要,因为文章写出来是要给别人看的呀,也就是说,我写这篇文章,到底是要告诉别人什么,总是要有目的的呀。写文章之前,先要把“意”先立好。这个“意”就是“立意”,就是在下笔之前先明确写作意图,确定主题,也叫“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统帅,灵魂。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衡量的关键,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确。因此,确定文章健康、正确、深刻的中心,是叙事的根本。 |
|
写给家长的话:
我们知道,在一篇记叙文中,确立中心思想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确立得好,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神。中心思想还要“阳光、正能量”。写文章之前,先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要通过这篇文章,告诉读者什么呢?这就是提纲挈领的道理。
| 小朋友是否知道“开门见山”的成语呢?一打开门就能见到山,原来是指住的地方环境很清幽,现在多用来比喻说话或作文一开始就切入到正题。“开门见山”,就是写文章时,语言要精简,不要说了半天还没进到正题。文章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把文章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交代出来,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你这篇文章要写的是什么。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还不会跑题。 请为作文《我难忘……》选择一个适当的作文开头。 在生活上,我们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喊爸爸,妈妈……而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一次叫卖。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到附近的一个集市去。集市里面可热闹啦,有卖鸡鸭鱼肉的,有卖蔬菜的,有卖点心的,还有卖日用品的。我的心里怦怦跳,因为我要在这里进行我的第一次叫卖。 我选择第( ) 个开头。 请思考一下这么选择的理由。 |
|
| 前面我们讲了,写作文要开门见山,把时间、地点、人物等交代清楚。 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每篇文章开头都写“时间”“地点”“人物”,是不是很单调啊?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是不是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确定文章的开头。有时,可以把“时间”“地点”“人物”穿插在行文过程中,可能效果会更好。 记住,好的开头应该具备两个特点: 一是突出中心,意思是开头就要为全文定好基调和方向。先想一想,我选的题目是什么,主要事件是什么,中心是什么,如果文章内容需要在开头点明写“时间”“地点”“人物”,那就写;无关紧要,则不一定写。 二是新颖独特。“文贵创新”,文章开头也如此,不必受方法的局限,符合要求而又新颖,才是好的开头。 |
|
写给家长的话:
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文时,应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逐步引导。如果是作文起步阶段,则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当孩子的习作素材逐渐丰富后,可以引导孩子模仿课文中的一些精彩开头,如“外貌描写式”“倒叙式”“写景式”“诗句开头式”等,尝试不用“三要素”的办法开头,让孩子尝到创新的愉悦。
| 同学们,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结尾就像百米赛跑的最后冲刺,冲刺得好,锦上添花;冲刺不好,前功尽弃。因此,老师常常提醒我们:“结尾点题”。而“点题”,又被很多同学认为就是说几句大而空的话。真的是这样么? 其实,结尾的方法很多,自然顺畅的交代结果,照应前文的首尾呼应,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等,都是结尾的好方法。关键是想明白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运用简洁的语言自然收尾。如果做得好,可以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哦。 |
|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