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特写镜头——“点” 全景镜头——“面” 先“点”后“面” 先“面”后“点” “面”中有“点”
特写镜头——“点”
所谓“点”,指的是场景中具有代表性的局部或个体。“点”的描写就像摄影师的“特写镜头”。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吴瑛《十里长街送总理》 名篇解析 选段中,作者为了体现总理深受不同人群的爱戴,所以就在大场面中选取了三个小典型,然后通过他们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突出了不同人群,对周总理去世的同样心情。 全景镜头——“面” 所谓“面”,指的是对某个场景的概括性的叙述或描写。所以,此处的“面”就相当于摄影师的“全景镜头”。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名篇解析 选段中,作家鲁迅通过“不必说……也不必说……”这样的句式,宏观地介绍了百草园,勾勒出了百草园的轮廓,就像“全景镜头”下拍出来的照片,让读者看到了百草园的大致景色。 了解了什么是“点”和“面”,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会利用这“两兄弟”,为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了。在场景描写中,大致有三种点面结合的方式,它们分别是“先点后面”“先面后点”“面中有点”。看似差不多的三种方式,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看看名家们都是怎么使用的吧! 点面结合——先“点”后“面”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萧红《祖父的园子》 名篇解析 选段中,作家将花、鸟、虫人格化,用排比的句式展现了园子里的事物自由自在的状态,激发读者对园子里其它景物的想象。紧接着镜头一转,整个园子的一切都是生机勃勃,自由不受拘束的状态。 这就是典型的先“点”后“面”,前文以“点”层层铺垫,使后文“面”的呈现更具感染力。运用这样的手法来描写场景,能够让文章有种层层递进、不断叠加、由浅及深之感。 小试牛刀 “沙沙沙”一种微弱的声音传入我的耳边,原来是风轻轻地拂过树叶,树叶们调皮地摇动着;“哗哗哗”一种优美的声音牵制住了我的耳朵,原来是河流,它们向前奔腾,拍打着拱桥,发出一声声清脆动人的乐曲;“呼呼呼”一阵低沉的声音闯入了我的耳,原来是风娃娃在赛跑,它们钻进了拱桥的石洞,在里面又打又踢。生活中的美有太多太多,只是它们还在沉睡,当我们发现它时,它就会苏醒,展示它与众不同的风彩。(文/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五年级(3)班 郝培羽) 点面结合——先“面”后“点”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朱自清《春》 名篇解析 选段中,作家先用拟人的手法开门见山地描绘了春天在人们的盼望中,缓缓而来的场面。接着写山、水、太阳、小草等具体的特写镜头,慢慢勾勒出人们盼望着的春天,到底是怎么样的,从而让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到春天扑面而来的气息。 这就是典型的先“面”后“点”,前文开门见山,对整体进行渲染,后文对细节之处进行生动描写,从而补充整体,让场面深入人心。运用这样的手法描写场景,能够在瞬间抛出主题,调动读者兴趣。 小试牛刀 在红色的塑胶跑道,各班运动员们个个摩拳擦掌,紧张又兴奋地等待着号令声。“砰”,一声令下,运动员们好像离弦的箭一样,快速地向前跑去。跑道两边的同学瞬间围起一堵厚厚的人墙,大家不断地高喊:“加油!加油!”不一会儿,场上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文/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五年级(3)班 李西贝) 点面结合——“面”中有“点”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直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曹雪芹《红楼梦》 名篇解析 选段中,作家将花、鸟、虫人格化,用排比的句式展现了园子里的事物自由自在的状态,激发读者对园子里其它景物的想象。紧接着镜头一转,整个园子的一切都是生机勃勃,自由不受拘束的状态。 这就是典型的先“点”后“面”,前文以“点”层层铺垫,使后文“面”的呈现更具感染力。运用这样的手法来描写场景,能够让文章有种层层递进、不断叠加、由浅及深之感。 小试牛刀 跳远场地传来阵阵喝彩声。杨修远开始跳远了,只见他做好起跑动作,迈开长腿向前奔去,他那灵巧的身姿,真算的上是身轻如燕啊!他纵身一跃,身子一下落在沙坑中间。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叹声,眼睛随着他的身影起落。然而惊叹声还没落下,大笑声又响起,原来是他人已经跳了出去,但他的一只鞋子却留在了起跳线上。这给本来紧张的运动场面篇增添了欢乐的气氛,让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文/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五年级(3)班 高子超)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