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细节描写显真实 吃相百态,伴随的动作、神态也是各具特色,想要把人物的吃相描绘得生动形象,不妨可以紧抓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来刻画。 名家示范:棉帘启处,进来了一位赶车的,即是赶轿车的车夫,辫子盘在额上,衣襟掀起塞在褡布底下,大摇大摆,手里托着菜叶裹着的生猪肉一块,提着一根马兰系着的一撮韭黄,把食物往框台上一拍:“掌柜的,烙一斤饼!再来一碗炖肉!”等一下,肉丝炒韭黄端上来了,两张家常饼一碗炖肉也端上来了。他把菜肴分为两份,一份倒在一张饼上,把饼一卷,比拳头要粗,两手扶着矗立在盘子上,张开血盆巨口,左一口,右一口,中间一口!不大的功夫,一张饼下肚,又一张也不见了,直吃得他青筋暴露满脸大汗,挺起腰身连打两个大饱嗝。 ——梁实秋《吃相》 名篇解析:片段中,作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来描写人物的吃相,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车夫豪放洒脱的吃相。尤其是动作描写特色十足。 “分”“倒”“卷”“扶”“张”等一系列的动词,一气呵成,形象而精准, “左一口,右一口,中间一口”,这一句神补刀,生动逼真,个性十足,尽展车夫豪迈洒脱吃得坦坦荡荡的情态,有趣至极。 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吃相时,可以抓住人物细节中最具个性的特点,精准用词,多角度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吃相特色。 味道藏在细节里 请同学们仿照例子,对味道进行细节描述 例:酸 神态:眼睛眯成一条缝。 动作:全身打了个冷颤。 例:辣 神态: 动作: 2 修辞手法来添彩 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可以说,准确的修辞,可以将吃相描写得更加生动传神,韵味十足。 名家示范: 每个孩子分得一汤碗粥,绝不多给——遇上普天同庆的好日子,增发二又四分之一盎司面包。粥碗从来用不着洗,孩子们非用汤匙把碗刮得重又明光铮亮了才住手。进行这一道工序的时候(这绝对花不了多少时间,汤匙险些就有碗那般大了),他们坐在那儿,眼巴巴地瞅着铜锅,恨不得把垫锅的砖也给吞下去,与此同时,他们下死劲地吸着手指头,决不放过可能掉落下来的汁水粥粒。男孩子大都有一副呱呱叫的好胃口。 ——狄更斯《雾都孤儿》 名篇解析:这个片段描写了奥立弗·退斯特和同伴们在济贫院喝粥的情景,这些孩子在济贫院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又忍受着慢性饥饿的煎熬,即使在普天同庆的好日子,孩子们也只能多分一丁点的盎司面包。“他们坐在那儿,眼巴巴地瞅着铜锅,恨不得把垫锅的砖也给吞下去”,“他们下死劲地吸着手指头,决不放过可能掉落下来的汁水粥粒。”这两句话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了孩子们饥饿难耐渴望食物的迫切模样,谴责济贫院虐待儿童的罪恶,抨击所谓“新济贫法”,展示了底层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 同学们在刻画人物吃相时,可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将抽象词语化为生动语言。 “吃相”描述进化论 请同学们分别运用修辞手法,对以下几种人的吃相进行描述。 状态一 饥饿的人 例:他们就像一群盯着小羊的野狼,在盘子前摩拳擦掌,不停地咽着口水。 练: 状态一 挑食的人 例:在妈妈的开导下,爸爸终于鼓起了战死沙场、一去不返的勇气,用舌头碰了一下榴莲。 练: 3 妙用四字成语添趣味 成语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表现力极强。细节描写可以让文章中的吃相变得真实,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中的吃相变得生动,如果再加上一些高级的四字词来点缀,那么整段描述就显得更加有趣了。 名家示范:好多人攻击我的食量大,吃起饭来奋不顾身啦,埋头苦干啦,我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便下决心下次吃饭时文雅一点,但下次那些有身份的人还是攻击我吃得多,吃得快,好像狼一样。我的自尊心更加受到了伤害。再一次吃饭时,我牢牢记着,少吃,慢吃,不要到别人的面前去夹东西吃,吃时嘴巴不要响,眼光不要恶,筷子要拿到最上端,夹菜时只夹一根菜梗或是一根豆芽,像小鸟一样,像蝴蝶一样,可人家还是攻击我吃得多吃得快,我可是气坏了。 ——莫言《吃相凶恶》 名篇解析: “奋不顾身”“埋头苦干”,原是褒义词,有勇敢、刻苦之意,用于评价吃相,大词小用,幽默风趣,有自我调侃之味,贴切生动地刻画了莫老先生吃之快、猛、急之特色,画面感强。我们在描写时,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成语,把人物的吃相描写得更鲜明突出、简约生动。 (摘自《作文素材》小学版2018年第10期)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