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是有个性的 “人生中爱上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一开场,杨红樱的问题就唤起了小读者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地给出了一堆答案,有童话、探险、太空科幻、破案烧脑……而最受欢迎的,就是漫画书。 听到漫画这一回答,现场有家长坐不住了,表示很担忧自己上小学的孩子太沉迷于漫画书,而不喜欢读文字故事或小说。对此,杨红樱却并不赞同:“我人生第一本喜欢的书就是《三打白骨精》连环画,因为太喜欢这个连环画,才专门去看了文字的《西游记》。我就是这样才爱上阅读的。”爱看漫画,在杨红樱看来根本不是问题,她觉得在“阅读”这件事上,家长应该放宽心:“要尊重孩子的阅读个性,每个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的孩子喜欢读的书、阅读的形式都很不一样。某个阶段喜欢漫画很正常,孩子也会慢慢长大,最重要的是在童年培养他们爱阅读的习惯,毕竟对孩子而言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
2.发现调皮孩子的闪光点 杨红樱回忆,因为年龄偏小不会写数字“3”,自己在上小学二年级时经常被同学嘲笑。但是,班主任并没有责骂她,而是告诉全班同学:“不会写是因为她小,像你们一样大了,她就会写了。”正是这件小事,让杨红樱遇到孩子都会去尝试多发现他们的优点,而从一开始写作,杨红樱就是“为孩子在写作”。 上世纪80年代,当老师的杨红樱让班上的同学翻开语文书,在喜欢的文章后打钩,“结果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这样科普童话故事。于是就开始依葫芦画瓢地写作。是小朋友们的选择,让我不是盲目地写作,而是了解读者需求。”《淘气包马小跳》里的孩子,其原型是杨红樱做老师时,班里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同于当时其他老师只看到了“不听话、不守纪律”的缺点,杨红樱反而从这些调皮孩子身上找到了他们的闪光点,“我想调皮的孩子或许有其他孩子不具备的品质。” 3.“马小跳”是自己的教育理想 如今已经从事了三十几年儿童文学创作的杨红樱,认为在自己所有作品中,《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最能反映自己的教育理想。 杨红樱说:“大家有没有发现马小跳系列中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我们的生活中就是这样,身边总会有各种不同的人。我想告诉大家,所有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完美的好学生。”在《淘气包马小跳》面世之初,曾因为主人公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而备受争议,如今回过头去看,杨红樱认为“时间和小朋友们的选择证明了‘马小跳’的成功”。她说曾经在一次大学的讲座上,听到很多“90后”大学生表达对“马小跳”的喜爱,感谢“马小跳”陪伴了他们的童年,并爱上了阅读,“这是我听过最美的意见。”杨红樱坦言,“马小跳”反映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孩子们在成长中犯下错误然后进步,保持着自己的童心和想象力在成长。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