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同步辅导

2019-03-25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1780 0 0


教学交流


写好这篇作文,前期要做一个大调查,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先大体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在了解的过程中抓住自己一个好奇点开始深入挖掘。就拿马头琴举例。

5c94325c911d2.jpg



















找了那么多关于马头琴的资料,是不是要把每一点都罗列出来呢?

不是的。我们要将查到的资料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想一想,我们平时遇到不知道的事问大人,大人怎么回答解释最让我们喜欢听?那就是讲故事和打比方。我们也要在故事和比喻中,将马头琴介绍给大家。

若是这样介绍马头琴的外形:“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呈正梯形,也有极个别的做成六方形或八方形。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制成,琴箱正背两面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绘民族图案为饰,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木板的。”那这篇作文就有点像在写说明书了。

如果这样介绍马头琴的起源:“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这篇作文虽然细致清楚,但是趣味性不强。


如果这样写,是不是会很有趣? 

   

马头琴原来并不是草原上最出名的乐器,它还有个前辈叫火必思。牧民们踏歌起舞时,火必思是他们最好的伙伴,然而有一天,草原上的歌唱天才苏和救下了一匹小白马,他们的故事改变了历史。

牧童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赋,邻近的牧民都很愿意听他歌唱。一天,苏和从草原上抱回一匹小马驹,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小白马在苏和的精心照顾下长大了。它浑身雪白,为保护羊群敢与大灰狼搏斗。一年春天,草原上的王爷要举行赛马大会,苏和牵着心爱的小白马参赛了,小白马不负众望得了第一名,然而王爷夺去了小白马。小白马一心念着苏和,逃过重重包围,身负重伤回到苏和身边,但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白马死后托梦给苏和:‘主人,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开你,还能为你解除寂寞的话,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把琴吧!’苏和醒来以后,就按照小白马的话,用它的骨头、筋和尾做成了一把琴。

苏和本就唱歌动听,有了马头琴歌声更动听了。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们一听到这美妙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的疲劳,久久不愿离去。

小白马没了身骨,化身为琴箱,高昂的马头朝着天,纤长的脖子立在琴箱上。骏马还是骏马,不改傲骨和柔情。


看,这样一改,讲故事的过程中将马头琴的起源、外形、材料就说了出来。若再加上作者的感想,作文就更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