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中

2020-08-22 19:41 发布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学 / 孙俊梅(指导老师:)

现在的孩子有个性,简单的说教并不能打动他们,而粗暴的教育更是会让学生与你产生对立情绪,何谈教育呢?因而,能与学生有效沟通,做他们真正的朋友,对于是否能顺利地成功的实施教育,至关重要。 2009年送走的那届个毕业班是我从教途中接手的迄今为止的最费心的一个班。教了他们四年的老师调走了,我接了这个班。刚接这个班时,孩子们并不喜欢我,他们不仅伤心,还有抵触情绪,。在他们看来,是因为我的到来,他们的老师才调到了其他的学校。作为班主任,我很苦恼。你说什么,很多孩子在敷衍,只有一些胆小的孩子在听从老师的教导。我很着急,班里的成绩本来就是最差的,而且与其他班的成绩相差很大。此时,孩子不认可我,不喜欢我,怎么办? 于是,我通过做游戏、搞活动去亲近学生,但总感觉我游离在这个集体之外,怎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我想了许多。 一天,我组织班里的学生写循环日记。看到一个孩子伤心的诉说——他的奶奶去世了。于是,我在他的日记本上留言,希望他打起精神,能够哄哄爸爸,让他们尽快地从悲伤中间走出来。没想到第二天,这个孩子给我写了一个纸条,说是很感动。原来,孩子们长大了,也渴望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啊!打定主意,我开始要求自己天天坚持写班级日记。 课间学生们跳大绳的时候,我负责悠绳,并在课后及时将这一场景描述下来,并回忆起了我的快乐的小学生活;运动会上,我又在日记中为孩子们鼓劲,为他们喝彩;有的同学有了进步,我在日记本中大加赞赏;班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我将自己的看法悄悄地融入了日记…… 渐渐地,孩子们开始传阅我的日记,并开始在我的日记本中留言:“孙老师,您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而我们有时还不懂事,惹您生气。” “老师,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孙老师,我们一定会好好练字。” “老师,我们会努力的!等毕业的时候,我们班一定会成为全校第一!”此时,孩子们也开始亲近我了,有什么心里话愿意和我说了,我也及时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写到日记里。孩子们不仅把我当作了他们的老师,更把我当作了他们的知心朋友。能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并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孩子们共同感悟,成长,我觉得很幸福。毕业后的许多孩子都和我有联系,孩子们说:孙老师真的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关心着他们的成长,又像一位现代版的知心姐姐。 与孩子有效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成功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