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的路

2020-08-02 18:40 发布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学 / 孙俊梅(指导老师:)

在久远的朦胧的记忆中,回乡的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每到下雨过后,更是泥泞不堪。记得儿时的我们,跟随着妈妈去姥姥家度过暑假。下了火车之后,总要做一只小木船,船夫划着桨,吱吱呀呀地把我们摇到对岸。而雨后的路非常难走,即便小心翼翼,也常常会摔好几跤才能回到姥姥家。新衣服脏了,也并不恼,而且满满的欣喜。当然,那都是八九岁时的记忆了。 妈妈说,在我们一两岁的时候,姥爷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前面大梁上坐着我,后面车座上坐着妹妹,姥爷推着车子,妈妈跟着一路走着。后来,姥爷家的条件渐渐地好了,路也修得宽了。每当我们渡过那条小河的时候,姥爷总会赶着一辆马车在等我们。马车上,姥姥早已用厚厚的麦草铺好了,如同棉被一般。即便是一路上有些颠簸,可我们仍然觉得十分有趣,亲切。在乡下,我们度过了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姥爷也老了。每次回乡,便由舅舅们带一个朋友,骑着摩托车去接我们…… 再后来,村里修了柏油马路,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于是我们回乡便乘坐火车,到另外一个站点下车,打一辆出租车,几十元钱便可以到家门口,真是方便而快捷。那时,姥姥和姥爷都还健在。虽然他们年岁已高,可是身体还算硬朗。每年春节,老人的生日到了,姨姨舅舅们便相约聚在一起,孙子,外孙,三十多口人,欢聚一堂。每当离别之时,更觉得难舍。儿时常常上去摘沙枣的那棵树,更加老了,乡村的房子也老旧了,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大瓦房,甚至条件好的家里,也安了太阳能热水器,坐便器。除了不是集体供暖之外,这一座座房子与城里的楼房没有什么差异。可是,我们回乡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了。 我家也买了车,公路通到了舅舅家门前。其实,儿时的乡村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在我小的时候,是交通不便吧,所以一走要走半天,感觉那么遥远。每当分别时,总是泪水涟涟。从姥姥家一出门,坐上马车,便开始哭泣,一直到过了小河,上了火车,又走过好几站。在妈妈的安慰下,才能哽咽着,擦干眼泪,盼望下一个假期的到来。 那一年,舅舅家的儿子娶媳妇,我们前去参加婚礼。我们开车不足两个小时,便可以到达村里。乡村的变化可真大,一幅新农村的模样。门前的那棵沙枣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白色的院墙,门前的那座小桥也不见了。人们都修成石桥。路宽了,也平坦了,交通工具先进了,回乡所用时间短了,可我再也没有了回去的理由了。姥姥和姥爷已经过世。那个乡村,承载的只是我童年美好的回忆。儿时温暖的一幕幕,至今仍然记在心间。 梦里又回到故乡。那里依然是小溪潺潺,瓜果飘香,炊烟袅袅,笑声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