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10-17 19:30 发布

交城县城内初级中学校 / 韩柯楠(指导老师:胡润花)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韩柯楠 指导教师:胡润花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新建小学校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但现在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丢失,以前那种热闹的气氛已经被一台春晚,几张微不足道的春联和互联网的问候所代替。 就没有人思考一下,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什么会被遗弃? 中华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日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为什么就不被人所珍惜和看重呢?传统文化为什么就不如西方快捷的生活呢? 也许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更易被接受吧,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连教育部也有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十分看重。 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当我们中国实行人人平等的生活时,西方还在使用我们早就遗弃过的封建式社会的管理体系,当我们早改用勺子和筷子吃饭时,西方还在用我们早就遗弃过的刀叉。难道西方过的生活就真的好吗?难道西方的文化真的比我们精深吗?难道很多人只承认西方六七百年的历史而否认了我们中华上下5000多年的文化吗?答案虽然是否定的,可又有多少人愿意真正的实行起来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丢失,意味着中国文化瑰宝的丢失,祖国昌盛了,人民富裕了,文化就可以随意践踏吗? 当然不是,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还是很多人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被昆曲的悠扬感动,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一些人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 实际上,电视台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也越来越多了。在2022年《中国诗词大会》的第八期有一位诗词爱好者曾经花了六个月的时间织好了一张古代名画, 在《挑战不可能》上也有一位年轻人徒手织了差不多八个月的贴画。 教育部在小学生学习的语文书和道德与法治书上也增加了原先没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在中国大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当不追求西方文化快捷的生活,反而应该去传承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祖国正在繁荣昌盛起来,所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些年轻人口口声声中说的老掉牙的东西,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在整个世界上可以站住脚的瑰宝。我们中国并不追求核武器社会,因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每个人都献出一份力,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向我们敞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