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逐梦

2022-03-07 00:00 发布

乌海市第二中学  7年级 / 赵一璇 1185 0 0

        1972年,中国的第一枚火箭飞上太空,当神话变为事实,当梦想得以实现,我们的航天梦由此展开,一步步脚踏实地,从生涩的技术再到不断完善、升级,我们有了更多的经验,先进的设备 ,但成功的背后,更多的则是航天员付出的无限努力。
        一说到太空生活,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童话书里的无忧无虑与轻松自在,但真的如此吗?答案是不!事实上,要想成为航天员,付出的努力就是普通人远远想象不到的,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是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 、严格的身体素质以及强大的精神意志,经过层层选拔,合格的人寥寥无几,又要承受各种繁琐、艰难、痛苦的练习,虽然过程如此艰苦,但真正放弃的人却并没有多少,我敬佩他们的坚持不懈,也向往他们强大的意志,他们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勇于探索,而这,也便是我初次认识到的航天精神。
        因为本次这三名宇航员要在空间站的驻留期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为了适应舱外的失重状态,他们在地面上进行了长时间的水下训练,每次下水一待便是六个小时,等到结束训练上岸时便精疲力尽、大汗淋漓,胳膊酸痛得抬不起来,甚至吃饭时连筷子都握不住 ,尽管如此,他们也不曾说过一声苦、一声累,而是不顾疲惫,抓紧和教员进行总结与讨论。
        虽然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但真正进入了太空,又会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因为练习与现实是有区别的,失重状态可能更严重,宇宙中又藏着重重危险,进入这样一个未知的环境,你不确定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你的生活习惯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将会十分考验宇航员的适应能力以及强大的内心,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 ,他们肩负着的是中国进步与发展的重大责任。谁说女子不如男,作为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更是打破了女子软弱无能的传统思想,展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她作为太空授课第一人,也顺利完成了授课,将一颗颗名为梦想的种子洒进更多人的心中,而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作为神州13号的宇航员,顺利完成了各项挑战,最终圆满完成了飞天任务,平安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是中国的骄傲,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与自豪,从追梦到圆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我们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愿望,在从前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最终得以实现,而这也正是中国航天员与背后千千万万人的汗水与努力凝结出的梦想——中国航天梦!
        我们仰望苍穹,梦想由此闪耀,我们有梦、逐梦、圆梦,飞向浩瀚的宇宙,飞向美好的未来!

(指导教师:孙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