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说

2021-12-30 00:00 发布

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  9年级 / 于冠智 2228 0 0

        成长,究其根本是自我革新的过程。人如滋长之蓁木,成长若无矫限,则难免失义,弃之根本;因此于成长之中,需以“臧”为矫规,以“否”为避限,方能成长以意陟己。
        臧需有度,不可过盛。以古为诫,有仲永瞢闇自失,泯灭才气于众人的夸誉之中;又有项羽蒙赞恃恣,战争落败,萧然自刎。从近以观,我们亦能见不少“天才少年”,少时熟读四书五经,究理自学,早于常人数年迈入大学门槛,但往往并无成就,最终终成凡人、销声匿迹。由是可观,臧言过盛,不但不能助人成长,反倒让人恣睢高傲、空有荣膺万资,且以自究晓缇帙,有如揠苗助长之术,并不能使人真正成长。
        否应斟酌,不宜过度。饲象者从幼便用坚绳缚住象,并辅以罚惩之措,来规止象挣脱绳子而逃走。久之,挫败辄生,即使象已长大,拥脱绳之力,它们也无法逾越由于长久以来的“否”而形成的心间洿渎,心灵如是被禁锢在幼时,无从成长。放在人的角度,亦有不少人,由于经历过否,妄而愠怒,进而苦拒,放缓或滞停了成长的步伐。
        臧否之间,如何取益?宜权衡臧否也。外有俄皇彼得一世,饱受农奴痛詈,但因其西行游历学习,广受赞誉,最终以治国理念之成长改革国政;内有明成祖受谏文治不效,于是决心任用謇正文臣,不忌文字,数年撰就《永乐大典》,且从中自陟,大为受赞,开创盛世;相关亦有毛泽东,早年多次受讥蒙讽,谪职许次,但因同志之励,最终功成伟业,复建中华社稷。是知臧可以增信怡情,否则能自避自勉,二者权宜配合,定能自我成长且陟己陶性。
        溯其源,以臧为矫规,以否为避限,即能自我革新,陟己明义。因此,成长之正道,即矫规避限,权衡臧否。若做至此,即能如翥成长。

(指导教师:李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