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活着!

2021-02-18 00:00 发布

乌海市第二中学  8年级 / 李林翰 2393 0 0

【序曲】
  鲁迅曾经说过:“何为悲剧,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是一个亘古的话题,如何将悲剧写好,是一门学问。而余华则将个人与命运联系,才成就了当代文学作品的典范。

【一】
  《
活着》采用双线并行的写作手法,主线为‘我’下乡收集民歌,支线则讲述了富贵的一生。

富贵从一个少爷吃喝嫖赌到终于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战争、内战、饥荒、大跃进、文革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却被命运肢解。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终于孑然一身与一只老牛相依。

【二】
  最令人感动的是富贵经历生活的苦难后,仍然积极面对生活。当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去世后,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仍然积极面对生活。
  富贵与命运之间就像挚友,他们互相仇视,互相感激,但是谁也不能独立存在。他们活着时一同感受世间的美好,死去时又一同化为尘埃和泥土。
  而如何与命运平静地交往,则又是一门学问。

【三】

正如作者余华在序中写道,“活着”在中国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在生活中我们定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磨难,而承受磨难并将磨难转化为成长助力的过程,便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四】

在回味书籍的同时,我百感交集。这其中有对时代命运的不甘,有对富贵亲人逝去的惋惜,但更多还是对生命韧性的不可思议。富贵的生命就像是一根纤细的头发丝,而苦难有千钧之重,悬吊在富贵生命这条线上。

【尾声】

《活着》就像一首历经沧桑的诗歌,它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叙述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活着的艰辛与希望。让我们体会到即使是再卑微的生命,也可以顽强乐观地活着,让我们懂得,人性的光辉可以驱散苦难笼罩下的黑暗,让我们明白活着的意义。

602d348d68cf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