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声声

2025-03-11 00:00 发布

呼和浩特市秋实学校凉城分校  5年级 / 张佳宁 722 0 0


         或许人世就是如此,生老病死,终是无法免去了的。即使,是那生无罪恶之人,亦是难已躲去。
         祖母……
         莲儿无数次孤独地呼唤,她设想过几次,祖母会应她的。哪一次,祖母未应她呢?而现在,祖母躺在炕上,本就瘦弱的身躯显得愈加瘦弱,屋子里,是难以忍受的沉寂……
         她只可在心儿里唤祖母了。
         晶莹的泪,拖着长尾巴,在莲儿苍白的脸蛋儿上划过。
         祖母……
         祖母就躺在炕上,身子上穿着白色的衣服,宽大的袍子显得祖母更是消瘦。她神情安详,双眼轻轻闭着,倒像是睡着了。祖母脸上的皱纹,刻着岁月的苍桑,那银色的头发如银色瀑布般直垂下来,几束头发垂到脸上。她原是较高的,如今不知为何,似是矮了一截儿。
         祖母走了……
         她弃了笨重的躯壳,带了那洁净的灵魂,别了莲儿,孤身去了天国了。
         秋风无情地吹着,吹去了无辜的叶儿,伴着祖母,往天国去了。祖母去了那无忧的天国,却未闻得地上人的痛哭。祖母到了天上,竟隐隐地听见,她唯一的小孙女,正轻轻唤她。她一细听,便听见了阵阵哭声,撕心裂肺的哭声。
         莲儿的泪珠儿,不住地滚落……
         她无助地蜷缩在角落里,无声地啜泣着,这个十岁的孩子,她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那年,父亲被裁员,四处奔波寻找工作,是祖母每日清晨轻声唤莲儿起床,又于深夜以绣花针和毛线编织一个个爱的奇迹。莲儿忘不了祖母为她所做的一切,永远忘不了的。
         祖母去了,永远地去了……
         她不会再搂着莲儿轻声地唱摇篮曲了,亦是不会,在母亲的狂风暴雨之下护着莲儿了……      
             

          皎洁的月儿挂在云端,给予世界神秘的银辉,为这个浸在浓郁的光昏中的城市罩上一层轻纱。枯委的叶儿,沙沙地响着,仿佛轻轻泣诉着世界的不公:它们于明媚的春日破发出新的生命,化为嫩青色的芽苞,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为无数诗人所赞颂;又于炎夏成为深绿的夏姑娘的裙摆,为暖风伴舞,唱着欢乐的曲儿,跳着愉悦的舞心;却于秋日换了裙儿,本在风中舞着,后为无情的秋日狂风所吹落,为人类所践踏,零落成泥碾作尘,又呢喃着,对冬日飘落的雪哭诉……
         莲儿卧在炕上,想起了祖母慈详的笑容,小小的心儿里溢满了绝望与思念,她坐起了身,想看看云端飞着的玉盘儿,没曾想那月儿让云掩了脸庞,似是为祖母所哭泣,掩面哭着。莲儿心中愈发悲哀,她把房门关上,把自己蒙在被子里掉眼泪。恍恍惚惚中,她的被子被轻轻掀开了,隔着泪幕,她看见了一个人站在袅袅仙气之中。
         那是……祖母吗?
         她一下子清醒过来,擦擦眼泪,定睛看了一看。那果真是祖母,她面色红润,头戴金钗,身着一身华丽服饰,她像是化了妆,两弯眉毛像是新生的弯月儿,唇红齿白,莲儿看着不觉痴了。好容易回过神来,莲儿扑进祖母怀中,哭着说:"奶奶,我可是真想您啊!爸爸又喝酒了,劝也劝不住,要是您在,他便不喝了……妈妈辞了那工作,她已四五天未做饭了,他们近日躁得很,倒不理我了……"
          "好孩子,你莫哭,隔日我便劝他去。我原是月宫里那嫦娥仙子的侍女,如今月宫里有些事务,那仙子急着要唤我回去,未来得急与你告别,今日特来向你一别。"
           "奶奶,您走了我可怎么活呀?我即使努力学习,负担也大得很哩。"莲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双眼通红,竟肿得似个桃儿大,消瘦而苍白的脸庞显得更加惹人怜爱。              祖母将她拥入怀中,纤手轻抚着莲儿披撒下来的秀发,细声哄她:"孩子,奶奶会想法让你们家富裕一些罢。"
         莲儿扬起脸儿,明亮的大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儿:"奶奶,您以后会常来看我吗?"祖母笑着应她:"待那宫中事务处理过了,奶奶夜夜伴着你。好孩子,听奶奶的话儿,不要太过想奶奶,想见了便在心中唤我,不管事务多么繁忙,奶奶都会来看你的。至于你父母的事,我改日再与他谈罢,近些日子,你先住你爷爷家。"
         莲儿擦干眼泪,有些不舍地说:"奶奶,我一定会想念的!"
         祖孙二人告别后,祖母便往月宫去了。只留下一句“再见”,便消失于广阔的星际之中。莲儿趴在窗台上,凝望祖母归去的方向,不觉间泪已朦胧了双眼。妈妈拿钥匙打开了门,见莲儿趴在窗台上,刚要训斥,又见她脸上挂着两串泪珠,便唤她来床上,用力抱住她。莲儿告诉妈妈,晚上她见到奶奶了。妈妈听后心中一惊,叫来爸爸,爸爸心中更是大惊,他详细地问莲儿,奶奶说了一些什么,莲儿亦是详细地答。听到最后,莲儿和父母都落下泪来。
         月光洒在三个人的身上,也洒在他们的心中,抚慰着他们心灵上共同的、难以治好的创伤。
                 

         由于祖母过世后就要过年了,爸爸说只能先定墓地、灵棚等,年后再发丧,先将祖母安制于大葬场的"冰箱"内部。
         这个大年,莲儿由于过于思念祖母而病了一场,拜年时也无精打采,对于精彩的春节联欢晚都提不起兴趣。爸爸妈妈既担心又无奈,甚至花钱请了心理医生来看,总不见效。后来,爸爸与莲儿的一场谈话改变了莲儿对死亡的看法,让莲儿重新变得美丽而快乐。
          "莲儿,你的头痛好些了莫有?"    
         "嗯。"
           "祖母走了,爸爸也很难过。可死亡毕竟是一个很遥远、也不可挽回的东西,再多真情的眼泪也不可叫祖母回来。你祖母受了一辈子苦,也未享这什么福,她回了那月宫,倒也可享享清福。"说罢,他勉强笑了一笑,抚了抚莲儿被弄乱的两条又黑又粗的大辫子。
         他歇了一下,继续说:"莲儿,你还太小,爸爸说太深奥你不太懂。你十岁时祖母便去世,你自然是极为念想的,但如果你祖母在那月宫里知道你病成这个样儿,定会伤心的。恰好今日你母亲不在家,回来了又不敢把我怎样,你失去了祖母,我也失去了母亲,我们二人自是同样伤感,我呢,给你讲讲我和我母亲的故事,你呢,给我说说你和你祖母的祖孙情,我们也为祖母哭一场,也算是尽孝了……"爸爸鼻子一酸,不由得落下泪来。
          "爸爸,您……"        
         “没什么,但看起来你还没有力气说太多,爸爸希望你别太思念祖母,好好活着,努力学习,祖母走前,要爸爸把这个给你,她说,你将来,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爸爸捧着一个玉环,不禁泪如雨下。
           "这,这是……"莲儿吃力地坐起身,惨白的脸显得她的大眼睛更加美丽哀怨,而现在,这双眼睛里表现着莲儿的讶异与忧伤,思念与感动。
         莲儿认出来了。
         那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冬日,一个雪花儿一片片舞落的凄美的冬晨。祖母听说了她的病情,便将莲儿叫来,叫她将自己扶起,并托莲儿到楼上祖母屋子的柜子里,把最大的匣子打开。
         那时祖母已病入窗膏,不能够下地行走,莲儿便和爸爸居于祖母之家,日日尽心照顾,不敢有半点儿闪失,生怕祖母有个三长两短……  
         莲儿便照祖母说的做了,那匣子她倒从未注意过。她忽然记起,在祖母还能够行走时,祖母每日清晨必到楼上去做什么事情,一次莲儿跟上去,祖母露出一脸的神秘。
         那匣子是桃木的,中间镶了一块假钻石,上面做工甚是精巧,雕着梅、兰、竹、菊,假钻正下方雕着一枚牡丹,国色天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美丽,匣子外还涂了一层油,看来是祖母十分重视的。
         她亦不敢多问,只拿下楼打开匣子便照祖母的话,看了两眼便走开了。那是个玉环儿,在灯光下分外耀眼,上面以假钻儿嵌于环上,那一个个小钻像是摆成了个什么字儿似的,像是未嵌成。玉环儿外面以白色薄绢儿包着,又见祖母对它小心翼翼,如同捧着云儿般谨慎,可见其地位之高。
         如今祖母已去,那五环儿却愈发美丽,散发着光辉,那上面的字是连笔,似是祖母的字迹,工整娟秀,一笔一画饱含深情,却见那字是"金榜题名""前程似锦""祖母爱你"。

         莲儿见了,眼泪便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爸爸抱住莲儿,父女二人失声痛哭,一直到妈妈回到家,他二人方才止住哭泣。爸爸对莲儿说:"孩子,你能画一幅祖母的像儿吗?人虽去了,留下像儿,也好歹能留个念想。爸爸也请来城里最好的木匠,给定个框儿。你祖母一生节俭,六十年来也未照过几张相儿,可惜啊,我没能跟她合个影儿……"爸爸说着,不禁老泪纵横。
         那日起,莲儿便不再忧伤,亦不会彷徨,一下子,她好像从那个苍白瘦弱的小姑娘,变成了成孰稳重、懂事随和的大孩子了。莲儿细细地描着祖母端庄而秀气的脸庞,单是眸子,她便画了好几个月。三年之后,那画儿画成,竟像是真的一样,访客见了皆叹道:"这哪儿是画儿啊,分明是像儿哪!这姑娘,前途无量啊,起码也可以考央美哟!只可惜了这老人家,那么硬朗,怎么年纪轻轻就去了哪!"    
             

         且说那莲儿大病一场,父母皆是担心,大病初愈,祖母的丧事便近在眼前。
         父母因怕莲儿哭坏了身子,见她如今也甚是虚弱,便于莲儿休息时悄声商议。
          "祖母去世,为孙理当前去,否而不显孝心,老人们皆不满意,这莲儿一片孝心,却不去灵前哭过一遭儿,也不大妥当。"
          "话虽如此,可莲儿身子弱,恐她哭坏了身子。再说,她才十岁,若是怕了,怎么办?"毕竟是母亲,待她再坏也不会扔下不管,最严厉的打骂,背后也藏着一片柔情,再过狠毒,也不可能不担心。
          "也是,这孩子太小,见了死人不昏过去也算勇敢的了。"
         这么长的时间,莲儿早就起来了,见床边无人,也不去管他,斜靠在床上看起书来,看着看着,觉得无趣,便躲在门后看着父母。他们商定。只带莲儿烧一遭儿纸,葬礼不去参加了。
         这时妈妈方才察觉到莲儿的目光,便道:"你不去写字,跑来这儿做什么?"
          "我,我写完了……"
           "哦,检查了?"
           "是……"
          "那你回卧室,妈妈与你说个事儿好么?若你不愿,便不与你说了……"妈妈的语气柔了下来,上扬嘴角流露出一片柔情,她轻叹一口气,勉强笑了笑。妈妈有几个月未曾对莲儿笑了。原来妈妈笑起来,这么美丽,眼角儿似月牙儿一般,弯弯的、弯弯的……
         春寒料峭,春风如剑般,刺在莲儿的心里,她的心好痛,脸色如铅灰一般,紧紧闭着眼睛。
         她痛苦地睁开眼,凝视着跳动的火光,浓烟滚滚,扑面而来,她却浑然不觉。眼泪,大滴大滴地滚落。莲儿跪下了,向祖母磕头。这个本就虚弱的姑娘,瘦削的身躯再也扛不住巨大的压力。
         她叫人抱到医院了。
         翌日,葬礼举行。莲儿在家中养病,躺在床上,莲儿睡不着,她方才画了一会儿画像,便换上白色的连衣裙,支撑着坐起来看葬礼。
         一头披散的乌发衬得她更加憔悴,昔日神采飞扬的大眼睛,变得如同两池死水一般,空洞而无神。
         她自然看不见那葬礼,祖母家在别家院里,空旷的大院里,回响着唢呐声声。
         那乐器的音调,低沉而忧伤。
         路过的人们也为之动容,而他们不知。逝者的小孙女,那个年方十一,为祖母而病得极重的姑娘,被哀伤摧残成那个样子,宛若一朵被风雨吹得飘忽不定的花儿,开于布满青苔的寂寞的坟头前。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那一年,莲儿五岁,还是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她母亲却不叫莲儿上幼儿园了,由祖母来教导她。祖母是一个文化人,后因家道败落而逃至乡下,她博览群书,有时过日成诵,从前是陈家出了名的才女。
         莲儿从小因为母亲的严厉和父亲的冷淡而亲近祖母,自小因祖母言传身教而乖巧俭俐,勤学好问。
          "李白啊,是个大诗人,他说他小时候不认得月亮,就叫它白玉盘。他还写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乘舟将欲行'、‘故人西辞黄鹤楼'、‘朝辞白帝彩云边'、‘大鹏一日同风起'等许多古名句,被称为‘诗仙’。"
         有时候,祖母还教莲儿写文章、作诗,莲儿记者那些警世名言,唐诗宋词,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文笔极佳。  
         幼时奶奶握着笔杆儿,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写字,从"口"到"天”“山”,莲儿的小手,被奶奶温暖的大手紧紧握着,她坐在祖母腿上,感受着祖母轻柔的呼吸。
         莲儿忘不了祖母的教诲,更忘不了抱着莲儿轻声细语的祖母。
         莲儿日夜苦读,上了小学后当上学习委员,她与大家相处得极好,父母的严厉与冷淡并不影响莲儿的正常生活,因为,她有一个疼她爱她却不溺爱的慈详可亲从不发火的祖母。
         母亲打骂莲儿,让她不要跟自己说话,让她滚出房间,莲儿的祖母便来护莲儿,母亲不敢骂祖母,便白莲儿一眼,走出房间。有时下手太重,打出血来,祖母仔细地帮她包扎,再小心地抱起,不弄疼她的伤口,轻声给莲儿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直到莲儿甜甜进入梦乡。
         又一年,莲儿六岁。
         一日,莲儿忽然觉得嗓子发痛,直想咳嗽,头昏昏沉沉,十分难受。她的父母也不疼她,并不在意,连看都未看她一眼,自顾自地忙去了。
         次日,她竟发烧至40℃左右,上吐下泻,毫无食欲,头昏脑胀,四肢乏力,脸色苍白。她那为父母的竟只给祖母打个电话,听着祖母急切的询问,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小感冒而已,妈,您致于这么急吗?"只听祖母大叫道:"她不是你们亲生的骨肉?她可是我亲孙女啊,唯一 一个孙女!你何不详细些说来,我给买点药去。我在店门口哪,快说!恐没了些口水?!"
         那日,家中仅有祖母一人伴着莲儿,她细致地拿湿毛巾放在额头上,柔声给莲儿讲故事,喂她喝药,还说:"莲儿,你好好地睡,赶明儿你好了,奶奶给你买糖去,买你最爱吃的白兔儿奶糖……"
         这一切,都随着祖母的逝去而逝去了。祖母,昨儿我写了篇作文,写给您的!祖母,今天晚上你来找我吗?祖母,爸爸一个星期没喝酒了,我和妈妈高兴坏了,爸爸和您说了吗?
         祖母,下个星期一我是护旗手。祖母,您喜欢这桃儿吗?我亲手种的!还不错吧?
         祖母,我们要搬家了,搬去北京呢,妈妈和爸爸对我可好了。我们生活得不错。您老人家近日身体可好?孙女,给您请安来了!
         一次又一次,莲儿抱着冰冷的墓碑,快乐地说着她的近况,泪珠儿滚滚,温暖着莲儿的纯净的心灵。
         祖母在天上笑着,万分欣慰,感动的眼泪顺着她红润的脸庞划过。真情的眼泪,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跨跃生死的奇迹。
         莲儿相信,祖母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从始自终,一直未变。                    
               

         童年,大概是在祖母家的一段最为美好的时光,那时,我才四岁……
         莲儿想起,小时候,祖母家养了一群鹅。一群,高傲的大白鹅,她们一家回去,那鹅大叫着,扑扇着翅膀,朝她们追去。祖母赶来,那鹅翻脸不认人,追着她们跑。
  爸爸抱着莲儿跑在最前面,一面笑,一面向祖母求救,妈妈大笑着跟在后面,祖母落在最后,叫着:"喂,白鹅!你不认得我啦,你这没良心的后生!敢追你们家老祖宗?"她骂着骂着,就笑了,直笑得肚子痛。记得莲儿喊着:"救命哪,祖母养的大鹅饿啰,要咬我的屁股啦!"祖母笑道:"小莲子,小心哪,这鹅可爱吃莲子粥喽!"
         莲儿知道,那是祖母在笑她,于是樱桃小嘴儿一噘,撒起娇来:"祖母,你家的大鹅好凶!您以后别养白鹅啦,养一群漂亮优雅的大天鹅,我回家就骑着它四处飞。"    
         那段时间里,莲儿似个跟屁虫儿似的跟着祖母,不时地偷吃几个黄瓜,或是采个倭瓜花儿别在头上,听祖母逗她:"花儿落了,在莲儿头上结个大倭瓜。"
         那大白鹅跟莲儿亲近了些,只因它不愿沦为一锅鹅汤,于是莲儿采了些野花儿,别了那鹅一身,白鹅成了花鹅,祖母见了,差点儿没笑岔了气:"莲儿哟,你瞧瞧这大花鹅香的,恐引了一群蜂儿来,将它叮个满身大包,你且饶了这鹅吧。"
         只是,这一切,莲儿如今只可回忆了。
         祖母还常来看看莲儿,莲儿亦常去祭祭祖母,她们以为这样就能让祖母回来,可这次,她们想错了。
         祖母回不来了,祖孙二人,被生与死、阴与阳隔开了,莲儿冷静下来,想着。不知不觉间,她的眼圈儿红了,直盯着祖母的墓碑,那上面布满了青苔,牌位上,摆着两个大桃子,水灵灵的,像莲儿的眼圈那样红。  
         祖母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但是,祖母会来看莲儿的,至少,在莲儿的梦里。
         至少,她爱祖母。
         至少,祖母也爱她。
         只要她们还相爱着,那一切都不会化为春风,只能在冬日里默默回忆。
         只要她们还相爱着,那么,便没有了遗忘,没有了生死,只留下无尽的祖孙情谊。
               

尾声

         祖母,有朝一日,我会去找到您,然后我们一起,忆那在人间长长的梦境。
         祖母,我永远会爱您。
         我知道,您也会爱我。
         永远爱着。
         转眼冬去春来,墙头的枝丫绽开了红杏.莲儿脸上的泪水化为了笑容。
         她不会忘记,祖母下葬之日那唢呐声声——

(指导教师: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