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难平一一读《水浒传》之感

2022-08-24 18:59 发布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 / 李蕙林(指导老师:白娜)

意 难 平 ——读《水浒传》之感 你说那《水浒传》,英雄史诗,侠肝义胆,最终却结局悲凉,如风四散。 你说那“及时雨”,忠义双全,半生戎马,最终却兄弟离散,成冤魂一缕。 你说那“花和尚”,杀人放火,酒肉相伴,最终却是大彻大悟,听潮坐化。 红楼是一场空,水浒又何尝不是? 江湖上的“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贤名远扬。提了反诗,坐了交椅,“聚义”成“忠义”;归了朝廷,立了战功,草寇变功臣。可还是被他所忠的朝廷,一杯毒酒了了性命。 他是尽了忠,可他口口声声称为兄弟的那些人,有多少不愿招安,又有多少死于他认为是在尽忠的战场上! 他是真忠呀,却功名、性命两空;他是假义呀,却有人被他毒死也不怨他,有人在他死后随他同去。 他的忠心错付了。 他兄弟们的颗颗真心也错付了。 都说“黑旋风”李逵杀人不眨眼,知他板斧下有冤魂百千。可他也有柔的一面,回老家他是老母的好儿子,在梁山他是公明哥哥的好兄弟。 老母在途中被虎吃掉,他怒杀四虎;但公明哥哥一心招安,他心中不快,还是随了哥哥的意。 战场上大难不死,也算衣锦还乡,却不曾想自己的公明哥哥为了个“忠义双全”,毒死自己。 李逵,悔吗! 他只会笑笑,说一句“死了也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 气宋江的“忠义”,叹李逵的“愚忠”。 还好有武松独臂为僧,有李俊异域称王,有燕青愿淡饭黄齑过此生。 梁山起义终为悲剧,兴起的轰烈,散场时悲壮。 谁之错? 是他们错生了时代,是他们尽忠选错了人,是那个时代容不得他们! 容不得宋江赤诚的“忠”,容不下李逵难的“柔”。 既然生不逢时,便远离了这“时”,闲云野鹤,逍遥一生,有何不好! 可选择不同,追求不同,结局自然不同。 缘分终是一场空,忠义终是空一场。 英雄末路,美人垂泪,都是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