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我要永远爱上那个...
孙东海
2022-03-28 20:23 发布
统编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秋天》,是一年级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真正意义上的开篇语文课。我们知道语文的“语”就是说话,“文”就是“文字”。如何将生活语言和文本文字在这一堂课有机地衔接起来,把语文灵动的语言和优美文字上得更朴素更生动跟有趣味,是我们语文教师引导孩子喜欢语文爱上语文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说,这堂语文课包含着统编教材编审教育人的真正教育意图,应该有两方面:一、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此课始,孩子喜不喜欢语文爱不爱上语文,可以说与这一课的教师引导有着决定意义上的关系;二、在循循善诱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处处做好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范读范写,做好语文知识学习上的传授。 简单说来:培养语文学习兴趣,读写能力示范引领。 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吃透教材,研读教学用书,教师苦练基本功:范读,范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的读写基本功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读写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 对于我们教小学语文的教师来说,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一句话:真教,教会。 我在教孩子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很重视自己作为语文老师的范读,领读,因为没有书声琅琅,就意味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失败了一半。我的理解是,要想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要率先垂范,做好范读,教师在备课预先攻读教材,将文本熟读,将内容吃透,在心里烙下印痕,这样才能做到“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学生”,这样方能走进语文课堂。但要,谈到指导学生课文朗读,也必要以身作则,担负起师者的朗读表率。 如何做起?我认为师者首要字正腔圆,做好“朗读关”,二要做到“吟诵关”,将文本内容印在脑海里,三要追求朗读的“情感关”。预先打动学生的课文朗读,必先做到让自己的朗读感动自己,只有教师走进文本情景,找到文者的心灵情景与作者的灵魂同行,方能让自己的范读大放异彩。如此做法,方可去课堂指导学生文本朗读。总之,不断追求朗读的精益求精,向文本的思想虔诚向学,做一名虔诚向学的“苦行僧”,必有最好的自己展示给学生的精彩范读,最高境界的范读是给学生以“声临其境”的示范体验。 另外在范写方面,在指导学生书写练字,我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一课的生字书写指导,我必是率先垂范,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提示关键笔画在田字格的占位。做好范写,先练字的笔画笔顺,再去描红临写,组词。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如老师书写了不规范的字的笔画和占格,我也是鼓起勇气向我的学生承认错误,及时修正,力争把最好的字展示给孩子们。 上生动注意课堂的导入环节,要精心设计:师生关于秋天话题了解和文本插图看图说话结合。也可以揭题板书教学“秋”的字理识字,左右结构的“秋”:“禾”和“火”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明白秋天不只是美丽的季节,而且也是丰收的季节。再展开文本插图的观察顺序看图说话教学。 新授环节注意语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自读,开火车读,教师的指导读(长句子、轻声词、“一”字变调和停顿节奏),学生的汇报读,小组比读贯彻始终。教师的读和讲授不能代替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要给孩子一充足的朗读练读空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最后,书写指导十分钟左右,归类指导时间节奏把握好:认读,观察,笔画,笔顺,占格等,范写,书空,描红,展评······ 课堂小结环节师生齐读或师领生读。 教学认识自然段注意:引生发现本篇课文与先前的儿歌有什么不同地方?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儿歌一行一行的,整整齐齐;课文是一段一段的,几个句子组合在一起。接着观察,每段开头有空位,这时候教师要拿起铅笔和格尺,通过打田字格,让学生发现每段的开头空两个字的格,像这样的段落我们叫它自然段。有几个标上数字几,查一查《秋天》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教师可以先标上第一自然段的数字1,剩下的学生独立完成。为了检查学生对自然的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去本册书中再找几篇段落少的课文,让学生在“自然段”查找比赛中寓乐于学。 对于认识偏旁可以随文识字也可以集中识字学习,根据课堂教学课时教学任务自由安排,只要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课堂热情恰如其时,也就是说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都可以。 对于《语文》开篇之课研究初心和信心,一切皆来自我的教育理论不懈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总之,我们可以不做名师,但要做一“明”师,明明白白的语文教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说法,饶有情趣,读来富有诗情画意,说在语文教学也有三个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但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我还是喜欢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1977)一书的一段原文来表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示范,是点燃,是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