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其实是一种全身运动

2020-12-08 10:42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小作家协会 / 季晔

近日在一所学校听作文课,老师做的PPT非常漂亮,如何审题、素材推荐、文体常识、范文展示全在PPT上。教师讲得很动情,学生看得很入迷,与我一起听课的其他老师都称赞这节课效率很高,轮到我评课时,我问了一句: 这节课为什么没有板书呢?老师给我讲了许多不需要板书的理由,大致是PPT已经起到了板书上的功能,所以……但是这节看似成功的课堂却让我陷入了深思: 是学生在学习吗?是在学习语文吗?是在学习吗? 其实这样的课堂不是个例,而是绝大多数作文课堂的标配,用图片、用声音、用视频做成一个花哨的PPT,教师的作用很大程度就是为PPT配音,既是配音,自然不需要太关注课堂语言的连贯、完整和优美,只需要当好一个解说员就好。黑板上不需要再写字,因为计算机字库里有的是各种好看的字体。可是问题的关键是,写作文从内容说是“语言”,从形式上说是“写字”,这样既不通过语言本身的表现力也不写字的作文课还叫作文课吗? 还有一些读书活动抓得好的学校,若坐下来与老师聊天,他们往往会告诉你“读书多了,自然会写”的观点,然后举几个例子来证明。问题是我同样可以找到“读书多了也不会写”的例子,况且这些例子俯拾即是,所以说仅依靠读书也解决不了写作的问题。 写作文,孩子们的身体运动是少不了的。这个过程,是孩子亲历的过程,或者是教师与孩子一起亲历的过程。 写作素材的积累、观察能力的培养、词汇系统的建立这些前写作阶段,自然少不了孩子们大量的活动实践,大量的现场观察,大量的阅读经历。没有了身体的参与,没有了眼耳鼻舌手多感官的协同,显然是做不到的。 写作中自不待言,不动手,字不会落到纸上,不调动感情,文章写出来肯定干巴巴。 写完第一稿后,进入后写作阶段,即要进行修改润色增删,需要谦虚地找老师批改,找伙伴互改或者将作品发到小作家网,让老师为你点评。 总而言之,写作文是孩子们跌打滚跑学习的过程。如果说文体知识、写作技巧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获得,但是感觉、情感这些元素必须有身体的参与,才能丰盈起来。 在作文教学中,要多给孩子们接触一手素材的机会,要让孩子整个身体都动起来。不仅要包括眼耳鼻舌、还要包括血液流动,神经运动,四肢运动等等,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写日记、写批注、写片段、写一句话,倡导将游戏移植到课堂中,倡导将作文课融入生活中。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触觉是最基本的学习感觉。从这个角度想下去,触觉便是一种通觉了。“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是一句老话,过去认为这是一个陈词滥调,可是看到目前作文课堂的现状,觉得这句老话说得在理!